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丹布恩
吕丹布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258
  • 关注人气: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I作曲,前路尚远

(2018-09-27 14:45:15)
标签:

版权音乐

松巴音乐

文化

娱乐

杂谈

分类: 版权音乐
  不久前,一张名为《艾娲》的中国音乐专辑出现在互联网上,并迅速吸引了很多对音乐创作感兴趣的人们的关注。这当然不是因为它的主题源自于中国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而是源于这张专辑使用了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作音乐,并且通过视频公布了一个简单的制作流程。此次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上应用实例,让人们为之赞叹。
  在得知此事后,笔者抱着极大的兴趣在第一时间欣赏了这张专辑内的音乐。不得不说,这些音乐乍听之下着实让人惊讶,可在细细品味时依然没有摆脱一些机械化作品的痕迹。此外,它们虽然是围绕主题进行创作的,但在情感表达方面并不出彩,这也是目前AI创作的作品难以逾越的障碍。
  据了解,《艾娲》的作曲家“AIVA”是AIVA Technologies公司创造的一个人工智能虚拟艺术家(又可称为AI作曲家),早已得到了法国作曲家协会(SACEM)的资格认证,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首个获得认证的虚拟作曲家。与大多数知名AI一样,AIVA也采用了强化学习技术的深度学习运算法则。简而言之,它先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音乐来“学习”“什么是音乐”,建立创作理念,再将这些理念与预设的主题相结合从而生成一段旋律。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AI作曲家在创作时总显得缺少一些灵性和变化了。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AIVA”的创作团队显然非常了解。这个由技术人员、企业家和音乐人组成的专门从事古典和交响乐音乐创作的团队,对于“AIVA”的应用方向有着自己的看法——既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更高的独自创作水平,那么与人类配合进行创作是最合理的应用方式,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人类作曲家的助手进行使用。
  事实上,“AIVA”的作品在编曲和制作方面都需要人的介入。在创作团队公布的使用预设算法创作音乐的视频中,人与AI的配合展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看到,AI根据人的要求生成了一段完全谈不上优美的旋律。人在得到了这段旋律之后,利用MIDI软件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修改,方才制作出一首真正值得欣赏的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AI仅仅是为乐曲提供了一个基础铺垫,而人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作,把自己的理解植入到了乐曲中,完成了从声音设计到配器等其他所有工作,这才有了我们听到的《艾娲》。所以说,用AI独立制作可称之为艺术的音乐,前路尚远。
  未来,人工智能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笔者不敢断言,不过有一点却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人类必须学会与AI合作,利用它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充分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而不是一味消极的担心被它取代。在艺术创作上,更应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