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犹坎坦半岛的大环线之旅--墨西哥魅力小城,玛雅古城伊萨玛尔

标签:
犹坎坦伊萨玛尔玛雅修道院 |
分类: 墨西哥 |
离开普罗格莱索,经梅里达转上180高速公路前往梅里达以东约72公里外的墨西哥魅力小城伊萨玛尔(Izamal)。由Hotcun下了高速转上乡间公路,继续行驶20多公里就到了这座犹坎坦州最具特色的小城(之一)。
伊萨玛尔,被称作“山丘之城”,意指那些被掩埋的玛雅金字塔。小城的历史最早可以推溯到公元前700-450年也即玛雅前古典中期,从那时起便有玛雅人来此定居。据信伊察人随后在此建立了玛雅城镇,并起名为“Itzamná”或“Zamná”,玛雅语中意为“天上掉下的露水”。大约在玛雅古典早期(公元300-600年)伊萨玛尔已经成为如今犹坎坦州地区的玛雅统治中心(之一),并在古典后期也即公元9世纪中至11世纪达到城市发展巅峰,成为犹坎坦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在经历了后古典期玛雅-图台克城市的短暂繁荣后,这座犹坎坦州比奇琴伊察和乌斯玛尔还要古老的玛雅古城突然衰败,直至西班牙殖民者到来时,伊萨玛尔几乎已经成为废墟。
玛雅人在伊萨玛尔建了七座大金字塔,北有最大的十层K’inich kak Moo金字塔,南有Ppap hol Chak,东有第二大的Itzamantul,西面则是祭祀太阳神的Kabul金字塔。
16世纪上半叶,殖民者来到此地。西班牙人决定拆除几座金字塔用于建造教堂。1549年,方济会教徒决定在Ppap hol Chak金字塔顶建造一座圣安东尼奥- 帕多瓦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Antonio de Padua),并由教士Fray Diego de Landa负责,整个修道院直至1562年才完工。17世纪,这座修道院又增建了长廊,整个建筑在16-18世纪间经历了多次改建。圣安东尼奥- 帕多瓦修道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拥有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中庭。
1841年12月4日,伊萨玛尔立市,这座玛雅古城和西班牙殖民城镇,又掀开了新的篇章。如今人们又昵称伊萨玛尔为“黄城”:整座城市的建筑都涂上了黄色。
伊萨玛尔,匆匆走过,一颗三种文明交汇的犹坎坦明珠。
Tips:
金字塔遗址开放时间:早8点-午5点;门票:无。
圣安东尼奥- 帕多瓦修道院开放时间:早8点-晚9:30;门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