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盗2》--菜鸟的加勒比6国日记-续6
(2011-01-17 05:52:57)
标签:
圣基兹罗姆尼庄园琉磺山要塞加勒比蜡染邮轮旅游 |
分类: 中美加勒比海国家 |
Day6: 圣基兹(St.Kitts)
天气:晴到多云
今天是此次邮轮行程中的最后一天,停靠背风群岛中的岛国圣基兹和尼维斯中的圣基兹岛。
很早就醒了,看着邮轮靠岸首府巴塞特尔(Basseterre)的码头。 周六的早晨,人不多。 安飞士(Avis)的门店不设在码头内,而是在市区的独立广场附近(Independence Square)。
出了码头往东面的广场走去,在广场北侧看到了Thrifty的招牌,但不见安飞士踪影。 逛了一圈,原来安飞士门店就在码头外右手数十米。由于周末,中午结束营业。还车的话只需停在门口指定车位,
把钥匙放车内,锁上门即可。
银色的现代SUV,车况不错。
沿着加勒比海岸线驱车北上,前往罗姆尼庄园(Romney
Manor)。
途中,首先经过血腥地(Bloody Point)。 在于当地人的闲聊中得知,1626年当加勒比人密谋举事赶走在岛上的英法殖民者时,一个叫巴比的女人由于爱上了殖民该岛的英国船长华纳并向其告密,
致使英法殖民军队先下手为强,星夜袭击并屠杀了所有参与举事者,民间流传当时屠杀了多达上万加勒比族人。
一时间,血流成河, 血腥地也因此得名。
继续上路,十多分钟后在一个小镇右转沿着山路上行,终于抵达罗姆尼庄园。
罗姆尼庄园曾为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曾曾曾祖父杰佛逊2世所有,17世纪初期由英国罗姆尼伯爵(Earl of Romney)购得,由此得名。
庄园内种满了奇花异草,而更多让游人慕名的,则是加勒比蜡染(Caribelle Batik)。
1974年,加勒比族开始编制蜡染布及各类手工艺品。蜡染的工艺源自印尼,而图案则体现了加勒比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
下山途中,可以看到路边黑石上的加勒比象形图案(Carib Petroglyphs)。一个怀孕的加勒比女人,和她的丈夫,在向上天祈福。据说在山里有很多加勒比象形文字和图案石刻,只是路途遥远,仅来回路程就需一天。
世界文化遗产:
琉磺山要塞国家公园--"西印度群岛的直布罗陀"(The Gibraltar of the West Indies)
里亚木伊加火山(Mt. Liaguiga)映衬下的要塞已依稀可见。 由于圣基兹特殊的地理位置,英国人急需建造一个堡垒来保障圣基兹这座往来欧洲及新世界海上贸易的门户。
1690年,圣基兹的要塞工事在海拔800英尺上的山坡上开建,由于6千年前海底火山运动释放的大量硫磺气味,工事得以命名为“硫磺石山要塞”。 这座要塞前后建造了大约100年,其战略上的重要性,欧洲殖民者将其比作“西印度群岛的直布罗陀”。
18世纪英法间的交恶,也燃烧到了圣基兹的这座城堡。
1782年,8千余人的法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和重型武器攻占了当时仅数百名英国守军的硫磺山石要塞。 然而,由于奴隶,蔗糖等贸易的衰落,“新世界”的地位与日下降; 19世纪中,硫磺石山要塞最终被遗弃。
下山离开硫磺石山要塞国家公园,沿环岛公路继续北行,不久抵达岛北部偏东的黑石岩(Black
Rocks)。 这些千姿百态的黑石岩,是当初里亚木伊火山喷发流出的熔岩形成的。
晴朗的天气,唯独里亚木伊火山口黑云密布。 绕过圣基兹岛北部,然后往南行驶。 公路两侧,是无尽的甘蔗地和废弃的糖作坊。
沿大西洋海岸线继续南下, 途中尝了一个当地人用本地香料烤的大鸡腿(圣基兹岛就形如一个鸡腿), 味道棒极了。
由于时间尚早,在近巴塞特尔时又折往东南方向去半月湾(Half Moon Bay)。 那儿有个高尔夫球场,很多高级公寓和度假村,是圣基兹岛上的富人区。
逛完半月湾,随后去南侧的福雷盖特湾(Frigate Bay)。在一家酒店门口泊了车,然后加入晒太阳的大军。
晒完日光浴,开车直奔巴塞特尔市中心。在安飞士门前的车位停好车,按取车时工作人员关照的步骤,将钥匙留在车内指定位置,然后反锁上车门。一切妥当,随父母回到码头。 乘还有时间,自己又溜下船到市中心逛逛。码头外广场,有印第安人载歌载舞。
圣基兹的独立广场(Indedpence Square)原先叫做Pall Mall广场,1750年政府由私人手中购得广场后,很快成为了巴塞特尔的行政和商业中心.当年,这儿曾作为来自非洲的奴隶贸易市场.1983年9月19日,圣基兹正式独立,作为纪念,广场更名为独立广场.
由广场往北过一个街区,是繁华的商贸中心,银行,餐厅都座落于此.路中心,矗立着一座贝克利纪念钟(Berkely Memorial),为了纪念已故的立法会的议长托马斯-贝克利.
看了看时间,该走了.
鸣笛声中,船,启航了.
远方,是"西印度群岛的直布罗陀".
远方,是云雾缭绕的里亚木伊加火山.
远方,是动人的加勒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