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金坤
丁金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24,218
  • 关注人气:4,9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手后女方自杀,男方补偿五万:法律与道德案例

(2020-09-02 10:01:28)
标签:

分手

自杀

补偿

法律

道德

分类: 法律杂谈
近日,在《人民法院报》的微信公号看到一篇文章《女方无法接受分手而自杀,男方该不该担责?社情民意认为……》称:“童某与罗某是恋人关系,同居期间,童某提出结束恋爱关系,罗某因无法接受而服毒自杀。罗某家人将童某告到法院,请求巨额赔偿。

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法院承办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现有证据不能证明童某对罗某的自杀负有责任,并且童某发现罗某服毒自杀后,已及时送医。但是,根据罗某所留“遗书”,罗某之所以会自杀,主要是认为童某已另有“新欢”而要求与其分手,致其感情受挫、情绪低落。如果判决童某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恐怕与普通民众的一般观念差距较大,也不符合情理及社会习俗。

在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尝试引入社情民意征询机制。罗某、童某所在村的普通村民、村干部、镇干部、人民调解员,再加上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共26人组织民意咨询团,旁听庭审。庭审后,根据“社情民意征询调查问卷”的反馈, 26人中有25人认为童某应该承担部分的赔偿责任,只有1人认为不需要承担责任。据事后了解,这个认为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人是童某的远房亲戚。承办法官在组织调解过程中,将民意征询结果告知了童某。童某最终答应补偿5万元,罗某亲属也接受了这一结果。”

本案这样处理,是有争议的。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法律上没有赔偿的依据,找了社情民意征询意见,给被告方施加压力,从而调解结案,这样的方式不宜推广。这样会虚化法律。

但也不能说这个社情民意就是错误的。社情民意至少代表了部分人的真实想法。两个人交往多年,男方有了新人,与女方分手,女方因之自杀。大家都是同情女方,谴责男方的。尽管恋爱自由,但分手方式也要体面、适当,让女方慢慢接受。所以有人甚至会认为男方“虽未杀伯仁(女方),伯仁(女方)因你而死”。

在情与法冲突的时候,该怎么办?窃以为,法院就是管法律的,法律上不支持的就应予以驳回。法院对于民事纠纷,有法律的根据法律,没有法律的根据习惯,没有习惯的根据法理来断案。道德上的问题,可以请调解委员会去解决。法院不宜把法律与道德混在一起,非其职责也,何况很多时候道德是地方化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并无统一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