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了了心
无了了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2012-03-22 09:57:24)
标签:

育儿

分类: 量表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I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主要用来评定两岁半以内婴幼儿的发展状况,它包括三个互补部分:智力量表、运动量表和行为记录,各部分对临床评价有其独特贡献。

BSID由美国心理学家Nancy Bayley制定(1933年发表,1969年最后修订)。它综合了GesellBayley的研究传统,经过数千名美国儿童的标准化测验,具有完整的信度和效度的检验资料,是国际心理学家所公认的权威性婴幼儿发展量表。已在我国进行修订和标准化。建立了中国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常模。并统计和编写手册。

BSID作为婴幼儿行为发展的临床诊断和科研工具,获得了高度评价和广泛应用,先后荣获省、部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BSID不仅是一套可靠的婴幼儿发展的临床诊断和科研工具,而且是在婴幼儿发展领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器材:小摇鼓,模型四套(大小),红环,摇铃,积木,杯子,勺子,卡片,手偶等。

 

幼儿的情绪及行为取决于先天的「脾性」本质及后天与人建立的关系。事实上,婴儿出生后便有自己的脾性(temperament),然后慢慢与最亲密的人如妈妈、爸爸、保姆等建立依附关系(attachment),这既是情绪、社交(psychosocial skills) 重要发展的基石,也为将来的学习奠下基础。父母及老师若能够明白幼儿的需要和情绪的发展,理解自己的角色,与孩子互相配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怎样观察幼儿的脾性呢?

我们一般用五个主要的范畴观察幼儿的脾性。

1. 活动量:活跃的时间相比安静的时间之比例。有些幼儿非常活跃,不停地摸索、舞动,爬高爬低、到处抓碰东西等,这表示活动量很高。 

2. 专注/持久力:即幼儿用心专注某个活动的时间。例如专心地砌模型、拼图等,即能持续动脑筋。一、两岁的,大概可以专注两、三分钟。三、四岁的孩子可专注58分钟,而五、六岁孩子可专注10分钟以上。 

3. 起居节奏:即幼儿起居生活的规律,跟幼儿的生理时钟很有关系。如果睡不好、吃不好,照顾者就会产生很多焦虑,从而影响照顾质素。 

4. 适应力:指幼儿对外界新事物适应和接受的能力。有些幼儿非常抗拒新事物,或者看见陌生的东西,听到一些声音,也会有强烈而负面的反应。 

5. 情绪表现:即幼儿的心情。有些幼儿爱笑、开朗,情绪极好,有些则比较古肃、爱哭,常常不高兴,情绪较负面。 

一般来说,幼儿的脾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随和的(easy child),情绪比较稳定,生活有规律,适应能力高,爱笑开朗,大概占四成。第二类是难以相处的(difficult child),容易冲动,大叫大哭,自我控制能力低,生活欠缺规律,大概占一成。另外有约一成半是属于慢热的(slow to warm up),较被动,情绪较为负面,需较长时间去适应新事物。不过,还有三成半是属于混合型的。

虽然脾性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很重要,父母及师长能够了解孩子的脾性,慢慢改变表达情绪的方法,就能逐渐得到改善。

家长、老师,可以怎样做呢?

家长、老师应该尝试去了解孩子的脾性,如孩子先天情绪上有困难,大人应该尝试理解这是生理的原因,但不是说因此迁就或者打骂孩子,而是采取果断、合理的处理手法;例如先认同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冷静下来,但必须坚持原则,绝不让步,如果让步一次,以后孩子会变本加厉。

面对一些很活跃、冲动的孩子,家长及老师须加以小心观察,因为这可能是过度活跃、专注力失调的征兆,在幼儿阶段须以清晰的行为规范,阻止不适当行为,以奖励方式鼓励可接受行为,让孩子易于适应家庭及学校生活。

相反,对待害羞怕事的孩子却要用不同的方法。成人应该以鼓励、积极的态度让孩子慢慢接受外界新事物。

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

幼儿的情绪及社交发展,是建基于婴幼儿阶段和至亲的依附关系。所谓依附,是指孩子与照顾者建立亲密而持久的关系。如果孩子没有安全基地,便不会有胆量出去探索,向外发展。在一些母婴小组里,有些孩子会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发现外面有好玩的东西,便出去玩一下,然后再回到妈妈怀抱,这是幼儿一岁多很自然的现象。这样一来一往,慢慢对外界有信心,逐渐融入学校、社区。这个阶段也为将来孩子所有亲密关系奠下良好基础。

依附的建立关键在出生至两岁阶段,孩子逐渐和父母建立互信。有些妈妈觉得孩子太「粘乎了」,趁着孩子专心玩耍的时候,一声不吭就溜走,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因为不知道妈妈何时会失踪,所以我们鼓励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跟孩子说上哪儿去,甚么时候回来接,那么小孩会估计大概甚么时候爸爸妈妈会回来,便不会那么害怕。

其它可影响幼儿行为及发展原因

一些较常见的行为及发展差异包括:

1. 专注力失调、过度活跃征状
孩子在学校及家中(多种环境下)表现出不符合其年龄的过于活跃、冲动及难于专注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已影响孩子和家人、同辈、师长的相处或学习的能力。 

2. 自闭症征状
孩子欠缺眼神接触、相向感情交流、沟通意图及身体语言,语言理解及表达迟缓,并表现固执,重复思想及行为。 

3. 焦虑征状 
较常见的包括社交焦虑或广泛性的焦虑。 

如何评估孩子的情绪、行为

既然婴幼儿的脾性、情绪、行为对日后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我们根据甚么作评估呢? 

1. 医生的问症。即婴幼儿成长的历史、饮食、睡眠习惯、行为、与照顾者的关系等等。

2. 从家长以及老师的观察去填写的问卷量表,分析孩子的脾性、情绪及行为。 

3. 家长与孩子关系的临床观察。即观察家长与孩子在离合、互动关系中双方的反应。 

4. 从游戏形式的测试中,观察孩子活动量、专注程度及适应力。 

5. 标准化的测试去评估孩子的智力、语言及协调能力。 

及早发现问题,加以改善

家长及老师掌握孩子情绪的发展原则,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尽早追查原因及寻求专业的辅导,以最有效的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并排除其它语言、沟通或学习障碍。这样除了改善孩子的情绪与智能发展,也有助建立良好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