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假春天旅行欧洲瑞士修道院美食旅游 |
分类: 欧洲旅行 |
给我一个花园,盛开着那流逝的旧日
给我一个花园,能唤回我曾滑落的泪涟
给我一个花园,那儿没有任何的声响
给我一个花园,那儿流浼着清丽的云衍
给我一个花园,那儿没有行迹人烟
给我一个花园,不用担忧明日来年
开满鲜花的河谷-在瑞士修道院度春假
勒墨岚儿(文、图)
春天正是度假的好时节。在室内埋伏过去年那个寒冷又漫长的冬天,我多想忘记那些游客如织的名胜古迹,找一处芬芳僻静的度假之所,享受一个甜美温暖的春假。这样的愿望在今年的春天不能如愿了,然而在某年的春天,我却真的有过这样一个假日。忽的想不起是哪一年了,这是当年写的散记,好像部分节选发在《上海一周》上了,不记得了。。。。人生就是这样,很多场景与情感的片段分明的记得清晰,哪怕是轻轻的一个手指的动作,可就是想不起具体的时间了。
﹡
清晨的小车行在去伦敦机场的路上,黑的夜窥探着游客们的心,它整面、整面若冬天的海浪般扑压过来。浓灰的天与墨色的树林里,偶尔现出小村社里昏黄的灯火,印衬着那平薄起伏的广阔草场,它似夜里的几朵花灯,浮在一处泓寂波婉的海湾,更似几珠璀璨的彩石洒于星野。天色逐渐的明亮起来,窗外显出清淡的绿色,只见原野上浮现着氤氲的岚烟。
这是春天到了。
弗劳恩费尔德
早就听说卡绹斯·怡廷根修道院坐落于一个叫做沃斯的水岸小镇。教授写信来说:“记得带上你的游泳衣,要知道我们住的地方可在一条太美、太美的河边”。在苏黎世机场向一个瑞士男孩问路,他说从这里坐火车向北,一个小时就到弗劳恩费尔德,然后转小巴到沃斯,再往西边走10分钟便是怡廷根,那山谷里的卡尔特修道院了。在分别前的匆忙之间,他还不忘告诉我,山谷里的怡廷根是如何美的惊人。
其实,那不过是个乡野小地方。
大部分来瑞士的游客,都拥挤在著名的老城或滑雪胜地,而许多悠然闲静的度假小驻,即便被大部分当地人所挚爱,也并不为国际游客们所熟知。逃脱了众多观光客们的法眼,这些迷你精致的古迹小镇,更显静谧。这里充满着世外桃源般的清新自由,是人们愿意多次拜访的休闲之地。
撇开那充满着银行家们冷漠面孔的苏黎世金融城,火车蜿蜒着往怡廷根的方向开去,窗外满目的松树,漫山遍野。推车卖小食的阿姨,见我对面的女孩带着的狗狗憨态可掬,于是从货架最底下掏出几块饼干,细心掰碎了以后,折一张纸巾,垫好了放在地上喂它。那是一条黑色的长耳朵短毛狗,脖子上还系着一块蓝白相间的三角头巾。只见她蹲在铺了碎花布的粗条竹篮里,像足了乡下来的村姑。
到了弗劳恩费尔德,只见孩子们簇拥在车站小铺旁边,缠着大人们买新鲜出炉的点心与各色糖棒。宽而人烟稀少的大街上,有轨电车缓缓的走,云纱薄薄淡淡的浮悠,更有山上刮来的清风慢慢的吹。一个胖大叔坐在路边拉手风琴,那乐音似乎是要刻意与山色衬着,更让一切充满着乡村的悠闲气氛。
弗劳恩费尔德(Frauenfeld),位于苏黎世东北部的穆尔格(Murg)河畔。这个瑞士东北角落的小城,虽然贵为此国北部大省图尔高(Thurgau)的首府,却隐蔽于大多外地人的视线。其实这是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乡,他便是沃尔特·鲁道夫·赫斯(Walter Rudolf Hess,1881~1973)。他曾于194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著有《精神生物学》等,是瑞士人的骄傲。
有史记载,这座玲珑小城建于公元十三世纪早期,围绕一座名为弗劳恩费尔德的巴洛克式城堡而建。后来,小城曾归属于统领欧洲数百年的伟大皇室哈普斯的版图。城中的建筑一般都仅三、四层高,白底浅色的墙壁,镶嵌着深棕色厚厚的边线,显得轮廓分明,再加上乌木的窗栏与尖顶的阁楼,是典型的瑞士乡村风味。沿坡而建的房屋,只映着远处的山峦,那种山区里简朴的自然风光,夹杂零星的人文历史景观,一种乡野的美四溢各处。
卡绹斯修道院
穿过市镇,只见浅蓝色的岚烟沉浮里,深蓝色的山峦一抹抹起伏不断,浓黝的黑森林,童话般的围绕着一个两个城堡、教堂或者修道院的尖顶。春天沁凉的风雾,阵阵的将一切刮的谜斓不已。
我们在一座马棚模样的红砖小站前下车。然后冒着初春的雨雾,踩过一条鲜花碧草围绕的碎石小路。进了一个白色的小门,便看见一个依山建的古建筑群,好几座高矮不一的小楼或平屋四散在一个大花园周围。
山谷里的卡绹斯·怡廷根 (Kartause Ittingen),十二世纪被建为奥古斯丁教派的修道院。在那里曾经住着的修道士们,过着极简朴的隐居士生活。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各自孤独的呆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睡在狭窄的“盒床”之中。盒窗(Boxbed)镶在两间房屋的隔墙里,雕花木头门关闭的时候,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匣子、一面储藏柜,甚至一堵深厚的墙。修道士每日聚集几次为上帝吟唱与祈祷,日常仅仅饮食单薄的稀粥,在周日才有一次正式的晚餐。
后来的几百年里,怡廷根曾经在战乱之中被收归为国有农场,又曾售卖给当地富商作为私人农场,终于在1970年代开始修缮与整理。
如今除了教堂之外,怡廷根还有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个高级乡村酒店,一个盛名在外的餐馆,以及为餐厅提供新鲜食物的大农场。不得不提得是,卡绹斯·怡廷根还拥有自己的葡萄园以及顺应而生的酿酒作坊,牧场里肥壮的牛儿给奶酪作坊提供最优质的牛奶,这里甚至还有一个大家都可参与制作的手工陶器作坊呢。这儿的艺术与历史文化氛围,连之清新雅致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很多作家与艺术家。若是他们愿意给博物馆创作一部作品,更可以免费享用这里的一切设施。
从此刻开始的足足一个星期,我们一行人都住在这个离苏黎世60公里的大山修道院里,除了去看不远处山谷谷底的河流,大家都呆在这座修道院里,过着远离尘嚣的度假生活。
香草花园与木头酒店
卡绹斯·怡廷根,七百年的历史,渗透在被刷了新漆的窗栏缝隙之间,在深的夜,隐约散发出老灯烛的香与光晕。
这个乡村度假酒店,尽量采取最天然的材料而建,基本上都是木制结构。地板、天花板、床和其他家具都是木制的,配上纯棉或者纯麻质地的布艺来装饰。甚至阳台的顶部、栏杆、扶手和地面,全是粗壮的木头削成横截面十厘米见方的立方体拼成,连油漆都没有涂,纹路分明,触之质朴平滑。
若是光着脚走在阳台上,便能感到地面有些微微的潮,却谈不上阴湿。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润,会带着些凉意的情感,顺着脚心,轻轻的游走上来。于是,整个的心口似乎被浸在一面透明的、带着柠檬香的井水里。
这便是与自然真正亲密接触的味道。
我所面对的是一个庭院天井,有着日式庭院的味道。其间种着一株繁花盛开的小树,树旁边种上细软的青草,其他地面皆铺上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而这样的东方风格,和整座西方建筑毫不相斥。我常常惊讶于欧洲的某些建筑是如何将原始、古典和现代的文明结合的如此天衣无缝。虽然园林与房屋构造的各个部分,属于不同时代的风格,中间或者间隔千载或者远望百年,可丝毫不觉得那种被外加强力所拼凑的突兀,一切看似自然和谐却又从细节里显出独具匠心的精致设计与雕琢。
依廷根的夜,山谷里的空气沁凉怡人,很清很薄的微风无声息却带着花香的拂面过来。那花香一点不浓郁,散着极质朴的素色的味道,或者说它根本就是叶的香、草的香、果的香,是泥土的香、森林的香、牧场的香、溪流的香、葡萄架的香。那幽幽的、淡淡的香,颗粒分明,毫不扭捏蹂复,没有染上哪怕一点点都市的尘烟与人造脂粉的熏雾。它让人沉醉与情丝悠长,能驱走所有的哀愁、恼躁与伤痛。
据说,在修道院住过的人,都会做同样一个梦。梦见自己穿着隐士的白色长袍,脚步轻软的穿过拱顶的走廊,迈过刚一人高的木门进到低矮的房间,祷告到深夜,然后躺在盒床里等待黎明。顷刻间,梦中人都能体味到一种世俗生活里所没有的清苦。木桌上摆着那盏古旧的铜烛台,锈迹斑驳的闪着微弱的光,只等天明的时候,晨曦洒进来。而梦醒来的人,透过小的雕花的窗,便能见到修剪整齐的花园景致。
不论这个关于梦境的传说是否真实,然而,来过卡绹斯·怡廷根的人,都会爱上这里的夜。那夜的天幕淳厚绵软,真似用最细软的纤维织出的深蓝紫的天鹅绒。他们会感叹着,自少年以来,好久没有如此沉静的看星星。不顾时间与生命的流逝,不顾明天的重负与责任,只静静的坐在一块光滑清洁的大石上仰望夜空。
那里的夜雾让人们得双眼回归童年般的澄澈,让人看见最美的星光。它们深浅明暗的缀在天幕里,那光芒从星的不同边角射出来,交互间或的放着银色的钻石般的光芒。星星们看似不动,千百年才有一个转身的舞式,可他们相互间构就成美丽的图案,被铭上更美丽的星座名字。那些传诵了长久历史的故事,加上星点光芒的闪烁,天幕的一切被赋予了一层流动的圣诗般的美。
在卡绹斯·怡廷根,人的身体、情感和灵魂,与最自然的世界所融合,在最质朴的空气与花色之间,获得平静与慰藉。
稻草人、玫瑰花精与磨坊美食
上午在修道院的花园里散步,所有的景致如此的熟悉,让我一步步回忆起很多德国宫廷电影里的景致。饭间问过奥地利来的社会学教授,原来瑞士与奥地利的西部如此的相似,丘陵山地,茂密的森林,大坡面的草场中间偶尔夹杂着硕果垂地的果园,或高或低的老房子依山散布在面积广大的院子里。
太阳升起来,一切被赋予一层温暖的光辉。房舍依山而建,高大的玫瑰树攀附着低矮的石头墙,浅色的花朵让周遭的空气里弥漫着一层清丽的香。
古修道院的大门总是窄而低,厅堂顶部矮且呈拱形,角落里的台子上立着圣母像,侧墙边摆着老式深棕色的酿酒木桶。门口的小花园里立着一个稻草人。他穿着帆布的裤子、厚棉纱的条纹衬衫,脖子上挂着两条闪亮的项链,还戴着窄边的帽,帽子上面缝着很多3厘米见方的铝片,眼睛也是大块的铝片做的,想是因为它们能在太阳大的时候发出闪闪的光,以吓跑鸟雀。他就这样表情夸张的做伸臂状,不顾人来还是人往,停下来看看他还是视而不见的走过,他都笑着乐巅巅的立在园子中间。
眼前呈现的一切,让人觉得古典的欧洲童话距离此刻是多么的近,甚至就真实的发生在平行空间里。某个夜里月亮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就能看到飞着的郁金香的灵蕊或者扇着翅膀的玫瑰花精,还有深山里主控世间情爱的仙女,她白裙着地的舞着,当然,你更能听见她们悠扬空灵的歌唱。
据说,那歌声有着玄妙的魔力,它能让你透过月夜里井水的波面,看见前世恋人的脸孔。
这几日的天气总是晴朗,门外长长的尖顶回廊被茂密的爬藤植物围着,里面坐着度假的人们。他们边喝着修道院的地窖里酿出的葡萄酒,边看着苗条的金发少女戴着围裙在香草花园里修剪花朵。香草花园被矮小的灌木围着,它若开放在半空一般。那园里有着整面山坡的花朵,灌木上还结着五彩的指甲大小的果实。姑娘们总会选出其中最美的扎成束,浸在灌了泉水的透明瓶子里,然后放在餐厅的桌上。
依廷根的餐馆Zur
餐厅也是木头构造,窗户一扇扇敞开着,看的到远处深绿浅墨的山峦,若框着的画。而餐具精致极了,桌布呈柔和的浅水红色,餐布却每次都叠成不同的花式。硬皮的粗面包切成片盛在树枝编的篮子里,盖着一块餐布,充满的朴素的乡村感。每日三餐的菜式都不同,让人吃的畅快万分。尤其是所有的蔬菜、水果、奶制品与肉类都是由农场提供,十分的新鲜可口。让人印象深刻的菜式,分别有“柠檬汁彩椒烤三文鱼配五谷饭团”、“香叶糖醋鸭脯配烩面珠”、“秘制五味奶香沙拉”。
最让人感动的便是甜品了,不仅早餐的酸奶旁边,放上了大盘的各色梅子、覆盆子、酸果蔓等水果,以供食客随意添加在酸奶或者牛奶麦片里,而且午餐和晚餐都有用新鲜水果制的各色甜品。最让女孩子心爱的甜品便是这道“草莓浆果布丁”。将新鲜采摘的草莓与各色小浆果切块,浸在草莓口味的布丁汁里面,待放在冰箱里成型之后,盛于盘中,配上一小勺无糖的鲜奶油,使得口感即清淡又醇厚,最后加上一片薄荷叶以装饰,并且增添素雅的香味。
我最喜欢的草莓浆果布丁配薄荷叶
酒水方面以本地产的葡萄酒最为知名,特别是 Mueller,Blauburgunder、Seyval
从德语地区来的人,凡是到了伦敦,都十分忍受不了英国人对于午饭的草率马虎,一个简陋的三明治加个水果就打发了事。而在柏林、维也纳和瑞士的德语区,吃个午饭少则四十分钟,长则两个小时,先是开胃酒,再是汤汁,各色面包片,然后上主菜,中间高脚的水晶杯子碰撞不断,空了斟满,满了又空,甜品用过之后,端着咖啡还可以在太阳下侃上一个小时。
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给自己以享受美食与美景,这对于大部分忙碌的都市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之事。然而它却是能够让人放松心情,愉快不已。而一个地方的独特美味,能够从视觉、味觉到嗅觉的给人以绝对不同的地方特色体验,这是光看名胜古迹所无法获得的。
教堂音乐会与开满鲜花的山谷
卡绹斯·怡廷根,时间在这里流荡起来,就像花园水池里的小喷泉,叮咚悠然。昨夜在教堂里听了波兰来的女音乐家的大键琴表演。琴声依旧于耳边,而她在每首曲子之前,所朗诵的那些诗歌,更让人回味万分。其中最爱的一首,名为“给我一个花园”,其中谈到了云衍与森林的意境。
这让我在午餐之后舍弃了最爱的甜品与咖啡,去山谷里的森林散步,更是想看谷底的那条河流。
山坡小径上,铺了清洁的碎石,沿路各色野花丛簇,看不见一点尘土。那展眼望过去广阔的农场里,葡萄架冒出青翠的芽叶,绿色的麦苗散步于山谷之中。
俯瞰下面很远的山坡中间,田野小路上,有对看不清年岁长幼的情侣牵着大狗散步。他们远望起来身形只有几指大,等忽然风拂过,麦苗和青草皆往一个方向躺去,那种波浪般整体起伏的流动表面,更被阳光浸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油润的、轮廓不明的朦胧色泽,印衬着山谷对岸森林峰峦的背景和浮着云朵的湛蓝天空,充满着色彩浓烈的油画气质。
再往东边走,山谷两岸的山腰上,大小不一彩色的私家别墅散布于柏油铺的马路两边。建筑体都不大,重于精致的构建。除了每户都不可缺少的窗栏花簇,家家都还有着独特的屋前小花园设计,不仅种植各色花朵,更设有小小的睡莲池塘,花园和屋前常常摆有各色的玩偶,小狗啦,女巫啦,猫咪啦,全当守门神用。
更让人赞叹的是,靠着谷底那侧的别墅,每家的后花园便是整个山谷两岸的景色,加上大面积属于自己的私家森林草场。我在马路上走着,一直听见潺潺的水声,却找不到下去谷底的道路。终于看见一个小小的水渠,想必是要流到山谷河流之中的。于是跟着它走,逐渐到了一个大草场里,尽头是城墙一般宽阔的森林,我想森林的某个地方已定有去谷底的路。
谁知越走越害怕,这么大的一片草场仅有我一个人走着,有的地方的草甚至齐腰深。到了草场尽头的森林,河流的水声越来越大,想必就在不远的地方,却一直找不到穿过的小径。明明是大白天,森林里几乎漆黑一片,各种灌木和爬藤植物根本不可能让人通过,更看不见森林那边的景物。
此刻,忽然传来叮叮当当的铃声,似乎有很多小羊就在不远的地方。
终于找到了穿过黑森林的小径,走着的时候,周遭漆黑一片,仅有尽头的路口被一面绿色的光线充满着。这样的森林让我有些害怕,只大步往前走着,期待奔向光明的所在。
先是看见几只小羊在森林边缘的草地上安详的吃草,等完全走出森林,眼前竟是是一片开满鲜花的河岸。那潺潺的河水清透之极,映着各色的花影,更漂浮着些许花瓣,真是美丽之极。
对岸更传来孩子的笑闹声。一家人正在河对岸的鹅卵石上搭架子烤肉野餐,孩子们则在水边玩耍。她们看见我来,隔着水面大声喊“乔~~乔~~~”(意大利语的打招呼)。
虽然还是春天,我仍旧不怕冷的在河水里和孩子们玩了很久,只见那散落于水中的从上游花丛里飘来的花瓣,沿着水流温柔的漂浮过脚踝,衬着水声,清香四溢。
两岸开满花朵的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