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非常中医
非常中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42
  • 关注人气: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肾杂谈

(2009-03-20 17:3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补肾之王道

    一年前就想写关于补肾的系列题目,一直没有大块的时间来完成。一来是诊务繁忙,二来是这个题目涉及的方面太多,不是一两千字能够说得清的。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因为是初在新浪开博,所以最近写作方面还是偏专业一些,先把自己从事中医事业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六月份以后,再写具体的治病吧。

      我一直认为,干哪一行都需要有悟性。这种悟性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人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同时又能够跳出本行业的思维定式的束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啊!说白了,就是要敢于“胡思乱想”,从哲学的层面来思考思考问题,方法对了头,结果自然有。

    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像今天的国人那样重视补肾,这是科技发展---现代传媒的快捷与健康观念的普及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内掀起了补肾的热潮,直今已二十余年,随这近几年影视明星在电视广告上的巨大杀伤力,“肾虚”成了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词儿。市场上补肾产品层出不穷,不下数十种,真正经得起时间验证的产品少之又少,六味地黄丸是其中的代表。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这六味药组成,是宋代儿科名医钱乙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的方子。其实,钱乙的六味地黄丸是在东汉名医张仲景的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的,肾气丸里有桂枝和附子这两味温补的药,所以也有叫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的。明代有个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这种观点逐渐为后世医家所认可,到了今天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几乎成了中医界补肾的准则。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有谁提出更具创造性的观点和方法。

    说到这儿,我又不得不提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中医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损失。现在中医药大学里毕业的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博士生更加关注的是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室的学术成果,缺少的恰恰是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经典的研究,被西医的现代化研究思路给结合过去了,而这却是最可怕的,搞中医的不按照中医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能行吗?当然了,这里不是说实验室研究不好,中医的发展同样需要实验室研究,但更需要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研究。唉,说了半天,有点儿扯远了,其实,也不远,挺关键的。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逆向思维法来推理推理,补肾到底怎么回事儿?

   “虚则补之”,既然是补肾,肯定肾是虚了,哪方面虚? 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肾虚都有哪些症状?阴和阳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阴和阳有哪些关系?尤其是肾阴和肾阳   ……只有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打开补肾的思路,如果再把现代医学的科研成果结合进来,注意,是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结合西医的成果,洋为我用,西为中用,说不定就能在补肾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呢。谁又能否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呢?       

   理论的思考是很耗费精力的,不像具体的临床治疗那么轻车熟路,那么游刃有余。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下一篇博文的题目是《你肾虚了吗》,主要写写肾虚都有哪些临床症状。

   再写两篇,就要隆重推出补肾秘笈《重磅出击:六味水火丸》和《补肾第一方:六味水火丸》!

   已经夜里十点四十分了,按照养生铁律,子时之前要洗洗睡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路
后一篇:你肾虚了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