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2015-06-28 07:59:40)
标签:

西安

秦始皇帝陵

兵马俑

分类: 气象万千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6月12日,参观心仪已久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午9点从所住酒店(大明宫万达广场)出发,车行约一小时方到达目的地。果然不同凡响,人气爆棚,到处熙熙攘攘,外国游客很多。门票150元,还是老兄好,随到哪个景点都是免票。请个导游100元,心中窃喜便宜,游过才明白也就值这个价。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两部分。秦始皇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在秦始皇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三个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坑内放置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秦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建立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正式开放,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及相关临时展览。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号坑展厅,这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达14260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坑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厅内整齐有序地埋藏着由210件武士俑组成的3列(每列70件)横队,面朝东方,象征军阵的前锋。其后的11条坑道,埋藏着由数千件武士俑和多辆驷马战车组成的40路纵队,除位于边沿、担负侧翼与后卫的武士分别面向南、北、西方外,其余38路武士及战车一律面朝东方。按已发掘部分的排列密度推算, 1号坑埋藏兵马俑总数达6000余件。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好几个坑道还是复盖保护着,有工作人员在忙着修复陶俑。展厅四周的人行通道,游人拥挤不堪,想找个好的角度拍照真不容易。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随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展厅。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三号坑共出土兵马俑68个。从3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的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走出三号坑展厅,导游领我们前往二号坑展厅。这种树在西安随处可见,导游说是绒花树,花型很美,后上网查了一下,也就是合欢花二号坑在一号坑北侧,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发现,是秦俑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谜。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俑组成;第二单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俑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俑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俑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导游说:“这样做为的是更好地保护文物,因为把整个军阵全部清出地面,需要上十年的功夫。这样做的好处是游客既可以参观到二号坑局部的风采,有可以亲眼看到二号坑的挖掘工作。” 据推算,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接下来前往铜车马展厅。1980年在秦陵西20米处,试掘了一个大型陪葬坑,此坑深7.8米,坑内一前一后放置着两辆铜车马。铜车马原来放置在一个大型木椁之中,因木椁腐朽,填土重压,铜车马被压成碎片,但车的原始结构,系驾关系基本清楚,经过八年多的修复,终于恢复了原貌。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是把秦始皇生前使用的车辆按比例缩小了一半,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施以彩绘,是目前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系驾关系最完整的陪葬马车,被誉为“青铜之冠”。 铜车马是帝王的车,在车马装饰上也极其豪华,据统计,两乘车上的金银饰件达14公斤之多,使整个铜车马显得雍容华贵,同时,又大量使用彩绘装饰,更是光彩夺目锦上添花。铜车马的冶金铸造技术也令人惊叹,它根据各部位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青铜配料比例零部件。另外,像马的笼头是由一节金一节银,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历经两千多年,仍弯曲自如,柔软灵活;车轮直到现在仍转动自如,左右两侧的车窗板仍可自由启闭,车门关闭灵活自然。更为精湛的是,面积为2.3平方米的椭圆形车篷盖并无锻打,焊接的任何痕迹,显然是一次铸造而成,并且最薄处只有一毫米,最厚处也只有四毫米,这种工艺,即使现代科学技术也难以令人想象,可以说是古代冶金铸造史上的奇迹。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看过四个展厅,导游的工作也就完工了,与我们挥手告别了。我们乘大巴前往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交通车是由景区提供的,往返不需另外购票了。两地相距约3000米,很快就到达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丽山园)面积很大,我们每人花15元乘电瓶车环陵一周,中途司机停车两次,让游客下车参观两座陪葬坑陈列厅。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2010年10月1日,占地3386亩位于秦始皇陵核心区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参观点包括秦始皇陵封土、已探明的主要建筑遗址、陪葬坑等。2011年9月30日,9901、0006陪葬坑陈列厅正式对外开放。0006陪葬坑位于秦陵内城以内,封土西南,2000年发现。面积约410平方米,出土彩绘文官俑8件,御手俑4件,铜钺4件,木车遗迹一乘,殉葬的活马约20匹。9901陪葬坑位于秦陵内外城之间,封土东南,1999年发现。面积约800平方米,1999年5月8日至6月15日,对陪葬坑的中部进行试掘,试掘64平方米,在中部棚木之上出土青铜大鼎一件,重212公斤,口径71厘米,高61厘米,在北部过洞中出土11件彩绘百戏俑。出土的陶俑,不着铠甲、不穿战袍,上身赤裸,下身着裳。姿态各异,风格、服饰、装束等都与一二三号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迥然不同。有学者认为这批陶俑的原型可能是象征着秦代宫廷娱乐活动。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惜这么浩大的工程,现在的我们没有能力挖掘和保护,只有留在地下,等待我们的后世子孙去研究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西北行:秦始皇帝陵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