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声音剪辑与混录分析
(2009-03-14 16:13:28)
标签: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声音剪辑声音混录文化 |
分类: luyao试图说点儿技术 |
【摘要】
《功夫熊猫》是2008年上映的一部动画电影新作,也是近几年来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之一。本文从电影声音剪辑与混录的角度,对《功夫熊猫》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声音制作的分析,总结声音设计思路。
【关键词】
声音设计 声音剪辑 混录 声音元素 功能 功夫熊猫
【正文】
动画片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空间环境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夸张、神似及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的理想和愿望,是一种具有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是
08年由梦工厂出品的包含诸多中国元素的一部动画作品,其动人的故事,完美的角色形象与视听精良的制作使它征服了观众。电影故事围绕着一只热爱功夫的熊猫
的习武生涯展开。他痴迷于功夫,在梦境中自己是智勇双全的武侠,而梦醒之后,他又恢复了自己的身份:一只在自家传世面馆儿里帮父亲料理生意的胖熊猫。为了
可以看到乌龟真人挑选神龙侠,他千方百计进入比武场,结果阴差阳错成为神龙侠。盖世五侠与师傅都想尽办法以够摆脱这只熊猫,而熊猫的坚持与乌龟真人的信任
使事情发生了改变。当武艺高强而心存恶念的太郎越狱回到和平谷时,师傅的训练与熊猫对神龙卷的领悟已经将熊猫变成真正的神龙侠,击败太郎,为和平谷与师傅
的内心带来了安宁与平和。
本文从声音剪辑与混录的制作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总结它的声音设计中的特点,以及设计思路。为了方便分析,本文将《功夫熊猫》全片按照叙事大致分为37个段落,共91分钟30秒。影片段落划分见附录1。
一、声音塑造角色——对白的设计特点
对白是将动画片中角色立体化的最重要元素之一。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因素:语言内容,即表达精确含义的本身词句,是说明情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副言语, 即角色表现出来的语音特点,包括音量、音质、速度、节奏、语调及其他的独特方式还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它不是纯物理意义上的语音特征,更多的是由此体 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1]《功夫熊猫》中,语言内容和副言语都为成功的角色形象塑造提供了基础。
剧本决定了角色的语言内容。除了基本的说明情节的功能外,它也为塑造角色形象提供了条件。副言语的演绎带来的艺术感染力更是强大。对于动画片,配音 演员将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对白。独特的语言内容与精确的副言语的体现,是将动画片里的虚拟角色形象进行具体化、拟人化的过程。《功夫熊猫》中配音演员包 括杰克·布莱克、贾斯汀·霍夫曼、安吉莉娜·茱莉、蓝道·杜克·金、刘玉玲、成龙等十几位来自国际一线的电影演员与配音演员,加上精确的要求与后期制作的 补充,使得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让人记忆深刻的声音形象。
声音设计保证了对最终效果的预期,之后,在具体进行对白剪辑时,又有着更为具体的要求。相对于一般故事片,动画片的对白素材几乎全部来自非同期的 ADR录音,而即便仅仅使ADR录音,也会因为地点、演员、设备的差异带来不同的信息。为了使后期混录师制作出一条声音流畅而自然的声带具有最大的可能 性,对白剪辑需要平衡不同来源带来的信息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剪辑对白的时候,要对演员由情绪带来的诸多元素进行考虑,挑选情绪更为恰当的素材。每句 对白在预混时都可以控制相应的推子以控制电平,获得平衡的响度[2];那么独立的对白内部的动态一定要充分,因为推子只能控制点平,而模仿不了由人本身情 绪带来的音量、音调、音色变化。
阿波(Panda Po)令人捧腹的形象不仅仅来自肥硕庞大的体型,也来自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对白。在习武的第一夜,阿波回到住地,闯入了仙鹤的住屋。本来要离开了,阿波忽然 又回过身,难以抑制地向仙鹤表达着”It’ just, oh man, I’m such a big fan!” 仅这一句,就对白内容本身,让人觉得非常亲切地道;在副言语方面,杰克将”Oh man”自然地带上气声,”such”、”fan”两个自然节律中会重读的单词进行了音调变化,自然而然;而阿波发自内心对五侠的崇拜跃然屏幕之上。在习 武归来的时候,师傅(Master Shifu)夸赞阿波”You have done well, Panda.”阿波一点儿都不客气,回问师傅:”Done WELL? Done WELL?! Ha,I done AWESOME!”语言内容上,阿波强调自己可比”well”的程度好得多;副言语上,阿波连着两个音调不同的”well”,与后面自我肯定的那个强有力 的”awesome”的起伏,刻画出阿波的可爱一面:一个在师父面前天资并不聪颖的徒弟,倒是非常乐于肯定自己的学业。
乌龟真人(Master Oogway)的语言内容在众多角色中显得非常有特点。在阿波与乌龟夜谈中,乌龟告诉他,没有必要费神于历史与将来,只有当下是最重要的。乌龟多次与师傅 多次说的”There are no accidents”,以及他对使命的感悟与信任,都非常具有东方特点,充满禅宗与道家思想元素。蓝道在为乌龟配音时,齿音都很弱,恰到好处地模仿老年人 牙缝唇隙稍稍漏风的松弛的声音,体现出乌龟的年迈;无论是对太郎会回到村庄的预言,劝慰阿波不要被束缚,以及圆寂前与师傅的对话,都音调平稳,每个单词说 得扎实清晰,语速缓慢,与富有哲理的语言内容一同刻画出一个智慧高深而又平和隽永的形象。
二、细节音响与环境音响的感染力
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而最不易被察觉的声音就是音响;细节性的音响,例如动效、或者具有动效功能的音乐,都是刻画、创造、暗示角色动作、画面中事物物理状态的精确声音概括;而记录再现环境音响,也是还原、塑造真实时空环境的最重要手段。
《功夫熊猫》中包括了和平谷的村落中,阿波的家,玉龙殿,殿外,监狱,智慧桃树,圣泪池,吊桥上等诸多场景。作为影片的欣赏者,可能对其中声音记忆 最深刻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功夫场面,那时刻精彩的声音和激烈的音乐都让人激动人心;然而,站在影片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整个影片每一分钟的声音 的层次、比例,整体线条的控制,都非常的精致。
例如,影片中一个非常不起眼的片段,阿波在梦醒之后的段落。如果对这个段落进行分析,尤其是环境音响,不难发现:几乎每个片段小节都会包含若干个环 境不一致的镜头,也就是说,几乎若干个连续的镜头叙述就会包含不一样的环境声音。阿波梦醒之后,弦乐拨弦旋律明快,节奏紧凑,而速度从容;窗外明媚晨光伴 随着的环境音响是带着清脆的鸟鸣声的很柔和的室外环境声音。当镜头拍到隔壁邻居在为盆栽浇水时,除了浇水声音外,还有非常清晰的却不引人瞩目的室外环境中 鸟嘶、蝉鸣;并且,在镜头拍摄阿波堆满碗碟的卧室和拍摄室外的时候,这些室外环境声音的相对响度是不同的。再听这其中的细节性的音响:阿波试图鲤鱼挺身站 起来而一次次摔在地板上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带来的振动让碗碟瓢盆相互撞击的声音;阿波自己念念叨叨的声音;他将飞镖一次一次扔向墙面又掉在地上的声音;跑 来跑去捡飞镖的声音。在混录中,室内的这一段落有这样几个层次:细节性的动效、室外环境、室内环境、音乐。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声叠置在一起,这样使得画面 在室内外跳跃时,声音流畅但又通过不同响度比例而听得出各有区别;然后与阿波动作产生的地板声、碗碟相击声音糅合在一起,与点状的拨弦音乐声形成一个舒适 的比例,从而呈现出一个整体线条很自然而细节清晰的音响面貌。
另外,声音的距离感和邻近感可以告诉我们所处的场所以及应该注意的危险的声音,借此来传达一些戏剧意图,也可以通过环境声音音调的不同来暗示角色主
观情绪的变化。[3]例如,师傅第一次出现,五侠预备偷袭师傅时,除了师傅吹奏声、鸟鸣声,环境有一个类似扫频信号的声音,速度很快,音调从低到高,凸显
出下一刻紧张变化的开始。
三、音乐及音乐剪辑的特点
《功夫熊猫》的音乐是由好莱坞电影作曲大师汉斯季默和约翰鲍威尔两位创作的,音乐可谓十分精彩,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运用了萧、唢呐、中国笛子等 传统民族乐器,曲调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运用得恰到好处;几首主题音乐都各有特点:《英雄》可谓亦庄亦谐,雄浑壮阔、慷慨激昂,还带有滑稽俏皮的元素;《乌 龟圆寂》以二胡演奏,音色圆润柔美,动听而感人。
除了这些独立的主题音乐外,贯穿全片的音乐都非常具有特点。通常,音乐剪辑师剪辑音乐时,在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和满足画面的需要性这两个方面来讲是高 度敏感的,它们之间应该相得益彰。完成音乐剪辑的技巧是,当不能获得满意的剪切效果时,就将剪辑点放在可以被声轨中其他声音掩蔽的地方。[4]在监狱片段 与阿波初进玉龙殿片段之间,就使用了类似这样的剪辑手法。太郎在监狱长和小善离开时,忽然瞪开眼睛目光凶狠;在他睁眼的一刹那,一个带有鼓声的不协和和弦 忽然响起;然后随着时间渐弱。而音调没有完全消失时,另一组声音,即下一个片段的众人高呼”Dragon Warrior”的环境声音进入,然后音乐的尾巴随着画面由太郎的眼镜过度到玉龙殿外的场面消失,而环境声和相应的画面协调起来。
这部动画中的音乐,也有着一些音响化的趋势。此类音乐不断地挖掘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在作品中旋律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种音响的音色之间是否能 碰撞出新的感染力。在阿波看到五侠训练的这个场景,这一点就有比较集中的体现。音乐以打击乐为主,频段分布比较宽,高低音乐器分别演奏独立的节奏型,与画 面中五侠每一个动作所发出的音响错落有致又浑然天成;如果仅仅使用音响,就没有现在这种层次丰富的听觉感受。
在影片进行声音剪辑的时候,音乐剪辑师一般就会加上临时音乐,这是为了用音乐来明确影片的节奏。同时,将音乐与音响结合起来进行设计的思路,也使得 每一个段落独立看来都节奏明确紧凑。例如,在得知太郎越狱之后,五侠出发去阻止太郎,段落仅长66秒。在镜头从阿波和师傅在台阶上谈话转向虎妞时,已经有 节奏明确的鼓声进入;虎妞翻身跃下,一个简单的和弦,之后伴随着这段鼓最基本的节奏型。之后,虎妞前行,四侠尾随其后,追逐之上告知将共同协助抵御太郎, 对话、音响、和节奏坚定的鼓声,配合飞速流动的画面,仅在几十秒就创造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这个段落,并不会让人觉得非常着急,但速度又非常的快,其实 就源于这种与画面中动作发生速度相同快的音响与速度始终保持一致的击鼓的节奏型的配合,使得发展得从容又不失速度带来的精彩。
同样的例子还有圣泪池习武,在阿波习得之后,师傅与阿波争抢包子的一段。开始,师傅用筷与碗来抢夺包子,声音主要集中在音响的表现上;而鼓声已经随
着音响一点点铺陈开来。之后,鼓声就和各种音响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个精彩而细节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功夫片段。师傅扔掉筷子,拿起竹棍开始追赶阿波的时候,
音乐已经开始有了成句的、流动的旋律,也是两件乐器分别追逐交错,直到阿波用筷子夹住包子的一刹那,音乐、音响都大功告成一般尘埃落定,也在声音上对阿波
习武这个情节段落做了交代。
四、影片声音制作的总结
《功夫熊猫》整部影片的声音设计,录制,音乐创作,声音剪辑,混录,都非常出色,而又使得全片的声音细致,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又不喧宾夺主。声音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让这部电影精彩有加。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是从声音设计开始的成功,之后的录制、声音剪辑、混录,每一个环节都对整部影片的成功至关重 要;只有创作思维加上制作工艺双重的保证,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从学习的角度出发,站在创作人员的角度去分析成功的电影作品,对影片的声音从设计上、工艺上都会认识得更加清晰,真正从审美的角度变换到创作美的角度,更能为现在的创作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1] 伍建阳.影视声音创作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2005.1
[2] Tomlinson Holman.电影电视声音——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华夏出版社.2004.8
[3] David Sonnenschein.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 Tomlinson Holman.电影电视声音——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华夏出版社.2004.8
附录一
影片段落划分
1. 开始
2. 梦境
3. 面馆儿
4. 五侠与师傅
5. 玉龙殿
6. 面馆儿张榜
7. 殿外台阶
8. 比武大会
9. 神龙侠
10. 庆祝
11. 监狱
12. 初进玉龙殿
13. 五侠训练
14. 夜归
15. 习武第一夜
16. 与乌龟夜谈
17. 越狱
18. 初次对决
19. 扎针与夜谈
20. 真人圆寂
21. 预言与使命
22. 师傅与po谈话00:48:12-00:50:17
23. 五侠出发
24. 在厨房
25. 初到圣泪池
26. 圣泪池习武
27. 习得
28. 五侠与太郎
29. 习武归来
30. 神龙卷
31. 领悟
32. 对决
33. 神龙卷之争
34. 决战之后
35. 再回玉龙殿
36. 字幕
37. 尾声
附录二
参考资料:
影视录音实践 课程笔记
影视声音艺术 课程笔记
影视声音艺术 结课论文 《动画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
电影《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
电影《功夫熊猫》演职员表
《电影电视声音——录音技术与艺术创作》Tomlinson Holman 著 姚国强等 译
《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David Sonnenschein 著 王旭锋 译
《影视声音创作艺术》伍建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