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果
你
爱 她
---南雁
如果你爱她
请不要带她远行
让她老死在故乡
故乡有她的钟情
如果你想她
请不要向她告别
让你的孝下种挂果
让她在树下留影
如果你要离开
请不要绑架她的爱
让她无私到所有
悔恨着你的悔恨
母亲都爱自己的儿女 子女哪有不爱自己娘
——题记
第一次飞抵温哥华,我被朋友直接接到他家,结识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处在童年的女儿。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桌上四盘青绿的时蔬,圈着一盘大而红肥的海虾,那虾的鲜泽衬的那一盘盘时蔬更加的叶翠豆青。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媳妇介绍说。
“奶奶用我们拉的当肥料,嘻嘻——”他的大女儿掩着嘴笑。
“我在国内出差还想我妈种的菜,我们家做菜从来不放味精。你要多吃些——”顺着朋友的目光,我这才注意起他的妈妈。
她将近70岁了,安详、敦厚,背有点勾,个子显矮。一个老式的发髻把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团在了脑后,她穿的是大襟白布衫上衣,可脚下却是一双旧的耐克女鞋,这头尾反差有点像她在光鲜的儿子和儿媳面前一样,“是解放前后的距离呀!”我在心里感叹!”
“妈妈,您也吃饭吧!”我对她说。
她专注我们的对话,想了一下,随即反映过来,斜着身体撩起她后边的落地窗帘,“哇、啊、哦!”我看到了他们的后院里种满了大片的各类蔬菜,爬藤的长瓜吊在花、叶相间的架上,很美!
“细细的,我好像看到了瓜上的白霜和嫩刺,那是我们吃的黄瓜吧?”我有些兴奋。更让我感叹不已的是:那一排一排的丝瓜架,黄瓜架,还有南瓜架都高低错落,井然有序,菜园里干净的没有任何杂草,植物间也没有半片的阴影。午后的阳光,深深浅浅地照着,它们在光和作用里勃勃生机。
菜园胜花圃,不凡有匠心哪。我对眼前的妈妈肃然起敬!
再环顾他家屋里屋外,多彩的花卉环绕四周,这种仅有当地才有的花卉我都不知道它们的学名。而最富动感的是那两个小女孩头上编的花花辫,它们随着孩子的流动雀跃着,像彩旗招展着,让我的眼晴放亮,两个女孩似两只花蝴蝶在大片花的色块中翻飞!
编辫子的人,把汇集中外标志的头绳、发卡、头箍很好的罗列在那俩个女孩的头上,大的是新疆女孩的头,辫子很多还是花辩子。小的梳得是南方姑娘的独辫,但是独辫是在左右两额上各编了小辫子,然后再在后脑勺上合股的。
烂漫的女孩浪漫的头:“这头梳的精品啊,她们的妈妈要起多早才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我先前感叹,现在我终于明白:是奶奶用她伺候菜园的手,还翻新着她俩个孙女的头。这才是大大的“妈妈特啊!”“妈妈特“是我女儿翩翩经常有感于我、让她喜出望外时给我的“颁奖词”那一霎,我恍如回到了儿时的村庄,一时忘了这是温哥华,这怎么可能是在异国他乡吗。
不觉间,她己把西瓜上盘摆在了饭桌上。我感觉她总是在不断的转,脚步匆匆。
“妈妈,你的手真巧哇!”我对着她说。谁知她连普通话都听不大懂,她知道我在跟她交流,在果盘里拨了几下,选出了一块无籽的瓜片递在我手里。
“这位阿妈不爱说话”
这是她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因为不时的想吃她种的菜,经常地接受他们的邀约,接触多了,了解也在加深。每次我们在外宴请客人或外出玩,都想请她一起去,没有一次成功,她的理由是“晕车”。
有一次我们到她家,她不在,打电话给我的那位朋友,他说她一定是在树林的池塘边,我便四处找她,终于在空旷的森林中那寂静的小塘边,看到一个人,那人用石子在那打水漂,一石一条线,“啪、啪、啪”一声“咚”,咋是“妈妈特!”她还有这个绝活。我震惊了,一石激起万重浪而非千层哪!我的心被她的石头击得生痛。
妈妈的孤独是空前的,她听不懂她家乡以外的任何语言,她没有左邻右舍,她的俩个孙女听不懂她的方言,却习惯讲英语,无法与她交流。(她们都生于温哥华)她不会一句英语,她的南方方言又是地域性特强的那种,她家里仅有他的儿子能跟她对话。可儿子又太忙,他对人很真诚,经常难却他人时,他又担当了人家找上门来的份外杂事,何况他的俩个女儿恋父情结特厉害——
孙女被大家呵护着,儿子被大家瓜分了,妈妈被大家忽略了,因为心疼儿子,妈妈仅能在无声无息中坚守。
她越来越少语,直至发展到用点头和摇头来表达情绪。
她是在化不开的浓浓的亲情里,为儿子在坐牢啊!

图片选自我的朋友“锦绣年华餐饮集团”董事长刘勇先生的《刘勇中国画集》
南雁今日小诗——《我的娘亲,我的爱》
半径再长画圆
终点始于这端
当奔驰載我还乡
犹若锦衣夜行
母榻前
相面素襟
脸贴娘那半只残乳
任酸楚漫儿眼睛
多想回到你的腹中
看你丰润
多想再让你抱抱我
呼儿乳名
你的臂似灶前的火棒
你的脸像土壤机耕
你缺钙的双腿啊
将儿支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