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就是设定的规矩,超出了就是犯规,因此要公正合理便于操作,一般讲,无论什么游戏都需相应的规则来评判制约,许多娱乐节目也一样,最近看了几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感觉其中就有些说道的地方,我们今天不仿聊聊这个话题,欢迎朋友们参与。
其实《非诚勿扰》和《相约星期六》的主题意思差不多,出发点都是为了青年男女牵手,属于“红娘”一类的节目,因其很贴近生活,所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简单说,《非诚勿扰》的规则大致分两块,就是“女生权利”和“男生权利”,其中女嘉宾有二十四人,同步进场亮相,中途可以直接向男嘉宾问询,也可以提些具体要求,并有自主选择灭灯的权利,这个过程约占大半时间;而男嘉宾出场是一对二十四,除了隐蔽挑选一位中意对象外,就是最后看有几张灯亮着,如果全灭就是失败退场;倘若超过两人留着灯,就可以行使灭灯的权利,最后这两人再加中意对象上台,任意挑选一位,这一段比较简单,只是局部提问一两个小问题,结束就能带走意中人了,整个过程设计大致如此。另外,主办方还有些奖励内容,实际也是有条件的规则,比如女嘉宾若牵手成功,可以得到一只“水晶鞋”,男嘉宾第一轮有22盏以上的亮灯并牵手成功,就可以携女友免费去夏威夷旅游一趟,听起来还真不错。
表面看,《非诚勿扰》所订规则还是蛮公平的,起码男女双方都有倾向性的权益部分,但仔细推敲下来,还是有点小问题,比如权利使用的先后次序就是个明显落差,这里面存着在信息的不对称,或者说不是绝对的平等,比如:女嘉宾能通过几段录象和现场情况来更多的了解男嘉宾,整个过程完全可以一直亮着灯,如果不满意,只要在最后阶段灭了它就行,因此不论主观还是客观,都相对优势一点;而男嘉宾一开始就可以在那么多对象中随意选择,看起来似乎很优待,其实这是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做的决定,实际只有“以貌取人”的份,就算一时看上了谁,接下来也不能主动交流,当然主持人或许能穿针引线帮个忙什么的,但这不是规则里面的事,所以男嘉宾开始的“点秋香”举动等于象摸彩差不多,就算胆大一点的表现,也不过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选中的对象多看几眼而已,想必也只能靠目光来传递信息了,尽管如此勉强,严格说也属“擦边球”小动作,因为初始选择是不允许公开的,这事一旦被其他女嘉宾发觉并指出,就如同吃张“黄牌”差不多;更有甚者,那位牵手孙雅莉的男嘉宾干脆在录象里直呼其名,以此来公开表达自己的目标愿望,按理属严重犯规,录制播放起码应剪辑剪辑才对,说白了,这些情况都是原始设定规则和现场协调方面的问题。
再说个小片段,前段时间看过一场《非诚勿扰》,其中有个北京小伙非常有意思,出场亮相有型有款也很拽,表现随意轻松,个人经历也比较特殊,好象做过煤炭生意又搞房地产的,录象展示更不得了,开着辆吃不准啥牌子的另类越野车,充满了奔放玩味;现场对答简短有劲,措辞还有点冷幽默,弄的许多提问者反显被动,其中精明睿智的乐嘉老师也与他过了两句招,听起来似乎也没啥“主导上风”可言,于是,这位颇具个性的北京爷们就一路走到了最后,在行使男嘉宾权利时,居然提出要看看女嘉宾卸妆后的样子,估计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出现,连经验十分老到的孟非先生也始料不及,当时脱口说准备化20分钟让三位女嘉宾去卸妆,其实我们都觉得这是不大可能的玩笑,不曾想小伙子竟然说“可以等”,这就是个不大不小的僵局了,照理确实应该满足他的权利才对,因为这就是规则的权威所在,但现场时间肯定不允许;骑虎难下情急之中,一贯处变不惊的孟非也只能用主持人不能乱说话来“自我教育”一番,又说小伙子给他上了一堂职业课云云,如此才勉强把这么个尴尬局面给混了过去,客观讲,以孟非的口才和敏捷都要为此莫名紧张一回,也足以说明游戏规则对左右形势的潜力所在了。
当然,作为一档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除了功能上的牵线搭桥,更有娱乐大众的性质,据说目前收视率不低,孟非乐嘉和黄菡三位一体,把这个事情弄的蛮红火,另外好象在“新浪微博”也有相关举动,看来几位还是很投入的,估计编导方面也动了不少脑筋,舞美设计和灯光音乐都弄的不错,至于许多规则问题似乎也没必要搞的太认真,最多就是些完善改良罢了,重要的是大家能愉快接受就行,作为观众,我们还是以欣赏支持和理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相信《非诚勿扰》越办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