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思进
陈思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49,109
  • 关注人气:63,5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窗理论”不靠谱:“破窗理论”还是“破窗谬论”

(2019-06-20 18:57:25)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华尔街金融真相

文/陈思进

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真话听起来非常令人不舒服,恭维话却异常深入人心。最有力的实证是,鲁迅当年曾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人称赞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各色恭维和巴结的话语不绝于耳,孩子的妈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其中一个人直截了当地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死!”听了如此的大实话,孩子他妈的反应可想而知。

与此同理,糟糕的经济学家向公众提出他们的错误观点,常常比优秀的经济学家陈述的事实,更受大众的推崇。因为糟糕的经济学家所展现的是半真半假的事实,而诚实的经济学家却尽可能地告诉大家什么是错误的。

但验证事实往往需要长期的、复杂的和沉闷的推理链。糟糕的经济学家认为大部分民众很难理解这条推理链,他们很快便会感到无聊,而不再关注事实的真相。

举破窗理论为例。

先讲个故事吧:

一天,辛勤劳作的面包铺店主非常生气,因为他年轻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店铺的橱窗玻璃。店主的怒吼声,引来众人的围观。大家盯着橱窗的漏洞见破碎的玻璃撒在了面包和馅饼上。过了一会儿,人群中有人感到这件事需要一个哲学反思,毕竟不幸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于是一个经济学家站出来说,破窗至少为玻璃工增添了新业务。

这样一想,众人开始盘算开了。一块玻璃需要多少钱?20法郎?这可是一笔可观的金额。但假如玻璃窗从来没有被砸破,情况又会如何呢?但既然经济学家说,破窗能为玻璃工赚得20法郎,店主也只能认了。

玻璃工被叫来修复了橱窗,店主支付20法郎,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家看见的事实。

于是这个经济学家得出结论:打破窗户是一件好事,它导致资金流通,鼓励和振兴了玻璃工业。

这就是“破窗理论”的缘起,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吧。

且慢!这一结论只看到了事实的一个层面,它忽略了事实的另一个面——一个没有被看见的事实——店主花费20法郎置换了破窗,他便无法以那20法郎再购置其他商品。如果店铺的橱窗没被砸破,或许他会用那20法郎购买一双鞋,假如这起意外避免的话。

换句话说,玻璃工的业务收益,恰恰是鞋匠的业务损失,中间并没有添加新的“就业”。人们只看见店主和玻璃工的双方交易,他们忘记了潜在的第三方——鞋匠。他们忘了鞋匠,是因为当时他不会进入现场。人们看到了新橱窗,他们将永远看不到额外的新鞋子。准确地说,新鞋永远也不会做出来了,因为人们只相信眼睛立刻可以看见的事物。

因此,我认为,准确地说,所谓“破窗理论”应被称为“破窗谬论”为宜。

但是,有经济学家甚至依据破窗谬论进而提出:“战争对经济有利。”

其争辩的理由是,历史资料证明战争往往会集中利用资源,并引领科技的进步,同时增加就业。但事实上,这个“破窗”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花费在战争上的钱,是无法用来花在食品、衣物、医疗保健、电子产品等上面的。也就是说,刺激了某一个领域的经济,显然会对其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此外,战争将摧毁财产和宝贵的生命。这种用经济刺激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门,抵消的不仅是直接的机会成本,而且攻击性国家也将遭受同样的财产损失。这就形成了第二个应用程序破窗谬论的基础:重建被战争毁坏的财产能刺激经济发展,特别是建筑行业。然而,这仅仅是花费巨大的资源恢复战前的状况而已。

比如当一战结束后,城市得到了重建。如果没有战争,同样有机会以相同的资源达到更富有成效的目的。重建被摧毁城市花费的资源,很可能被用于改善和扩大城市规模,或建设第二座城市。

由此可见,虽然“破窗谬论”经过百余种伪装,久存于经济学的历史中,而且现在比过去叫嚣得更猖獗,但事实证明破窗论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为大众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与此相反,甚至浪费了社会的宝贵资源!

2013年11月6日写于多伦多

【陈思进作品】(关注我的专栏和圈子,学习更多)

0、在今日头条中独家推出《陈思进华尔街投资理财实战揭秘课》专栏:

1、《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识》、《失序的金融》新鲜出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