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观远
观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87,329
  • 关注人气:3,7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热]起来头脑应冷静

(2009-04-03 19:42:57)
标签:

新闻专稿

文化

人文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此文是我担任《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期间采写的大量新闻稿件中较有特点的一篇,不仅作为《记者述评》上了1992年9月29日的头版头条,在行业内亦有较大影响。并获得《中国建材报》好通讯奖。

  《云南建材报》曾全文转载,并加编者按:“本报今日转载了《中国建材报》特约记者王观远‘对云南大理州地方水泥企业扩建的思考’文章,这对当前我省一些地区和企业出现的‘扩建热’、‘扩建风’,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冷静思考的问题。

   各地政府部门和建材主管部门以及建材企业,应耐心地坐下来认真读一读这篇文章,结合实际,结合当地市场需求,认真分析一下今后几年水泥递增的幅度究竟是多少?同时不要忘记,前些年我们经济建设的历史上,曾出现的不讲科学,违背经济规律,一轰而上,盲目投资,适得其反的沉痛教训,以便对当前出现的‘扩建热’是应该升温还是降温,作出自己正确的回答。”

   时过境迁,重读此文,仍然令人感慨万千……

 

经济[热]起来  头脑应冷静

 

——对云南大理州地方水泥企业扩建的思考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由平稳进入快速增长,一个新的经济建设热潮已经来临。建材市场也不例外,许多地方水泥企业去年还为产品积压销不出去而大伤脑筋,今年以来却门庭若市,供不应求。接踵而来的便是普遍大搞扩建。对于当前出现的扩建“热”,是应该继续升温还是应当适当降温?这是值得我们冷静思考的一个问题……

产量翻番  喜耶  忧耶?

   大理州目前有14家地方水泥厂(包括一家重点骨干企业),除一家在去年技改基础上填平补齐的5千吨以外,无一例外地在大搞改造扩建。大理市现有4个水泥厂,又准备新上一个厂,真可谓紧锣密鼓,热闹非凡。预计全州目前在建和待建项目完成后(不包括滇西水泥厂),将新增生产能力50多万吨,比原有生产能力52万吨翻了一番多。届时大理州地方水泥生产能力将突破100万吨,相当于1985年实际产量的7倍,1991年的3倍多。人均水泥占有量将达300公斤左右,超过目前全国人均水平近50%。待年产70万吨的滇西水泥厂建成后,其产品还将有相当一部分投入大理州的经济建设中,那时实际人均水平将远不止这个水平。

   不可否认,企业不失时机地挖潜,增产,努力提高效益的热情是应当肯定的。但目前有一部分地方水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领导,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眼前利益,片面地认为只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建,改造,增加产量就可以促进企业发展,而忽视了技术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了解,许多企业的扩建,基本还停留在原有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上,主要目标是放在增加产量方面。而且有一部分企业,资金、技术尚未完全落实就匆匆上马。有的项目还不完全是出于企业的愿望。照此下去,前景堪忧,势必会使一些企业步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质量  速度  孰轻孰重?

   经过十年改革,大理州地方水泥工业得到了一定发展,至1991年已宣告结束了普通立窑的历史,全部实现了机械立窑生产工艺。但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无论从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经营管理、职工素质和质量、效益、能耗、成本以及环境保护、劳动条件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差距,从一定程度讲,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据悉,全国已有219个地方水泥企业取得国家产品质量认证,但大理州尚无一家榜上有名,就很能说明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南巡时说:“讲速度,更讲质量和效益,才能使我们的国民经济真正地上一个新台阶。”大理州地方水泥企业目前普遍进行的技改、扩建,基本是立足于求速度,上产量。技术和管理的起点还保持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真正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到10年的时间产量连续翻番,而技术进步缓慢,是否合理?

    从另一方面看,目前在建和待上的十多个项目,只有一个是经大理州建材主管部门审批的,在宏观管理方面是否已出现了失控现象?目前我省大小水泥的比例约二比八,结构比例失调,缺乏规模效益;能源、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如此发展,势必会出现总量膨胀而品种、批量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抓管理、抓技术、抓质量还是抓速度、抓规模、抓产量?实在值得深思……

   在我们几十年经济建设的历史上,不讲科学,违背经济规律,一轰而上,盲目投资,因陋就简,土法上马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沉痛教训至今还记忆犹新。有的企业至今还处在欲上不能,欲罢不得的境地。要是今天我们还依然沿着那条低水平重复的老路走下去,如何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如果我们的产业结构不能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宏观调控,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我们每经过一次改造,理应使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推进一步,上一个台阶,产量也得到稳步增长。否则,我们才刚刚摆脱了一个怪圈难免又会陷入新的困境。难道我们的发展道路就永远处于这种艰难的循环之中吗?

未来市场  路在何方?

   在今后10年,国家开发大西南的战略规划将逐步实施,滇西地区三江流域的水力和矿产资源亟待开发;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先后上马;边境口岸陆续打开。未来的建材市场前景是喜人的,也十分诱人。正因如此,形势要求我们的水泥工业也要来个飞跃,与之同步发展,这是必然的。

   实践证明,国家重点工程所需的水泥是以高标号、大批量和特种水泥为主。譬如今年漫弯电站曾一度出现水泥告急,而滇西现有数十家地方水泥厂竟无一能解燃眉之急。唯一能担此重任的只有昆明、开远两个大水泥厂。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如地方水泥企业现在仍不重视技术进步,不从根本上转变,今后即使产量一增再增,面对轰轰烈烈的重点工程建设也只有望“洋”兴叹,到时候真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扮演主角的仍然是昆明、开远、滇西等几家大厂。

   重点工程建设是基本建设的主战场,既然地方水泥企业在这个战场上只能当个配角,有的可能还难得争到一席这地,那么在另一个战场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城乡基本建设规模在近期内是否就会有较大的突破和保持较高的年递增水平?地方财政能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城乡私人建房对水泥的消费又能够达到多高的水平?众所周知,基本建设规模始终是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制约的。今年是国家经过实行几年的紧缩政策,市场一度疲软以后迅速回升的第一年,基本建设恢复较快,导致市场反弹也比较大。而今年水泥的实际缺口究竟有多少?今后几年递增的幅度又会有多大,是有必要认真研究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今后通过进一少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将面对市场平等竞争、自主经营,市场流通渠道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年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将不复存在,一种新的市场格局正逐渐形成。倘若地方水泥企业今后不从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那么,企业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

   记者在采访中曾不断听到一些有识之士不无忧虑地说:“今天水泥大上,真耽心明天会发生水泥‘大战’。”果真如此吗?但愿这样的情况不要出现,永远不要出现!

 

         经济[热]起来头脑应冷静

 

经济[热]起来头脑应冷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游清碧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