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

(2010-11-14 21:10:40)
标签:

中国式英语

给力

韩梅

西岸

笑话

尴尬

词典

中式英语

gre

杂谈

分类: 社会杂谈

    GRE考试补考就快到了,很多学生被英语单词折磨地头都快爆炸了吧!当年韩老师也是这么过来的,英语学习只有多说多联系,还有多背单词,不过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让疲惫的大脑休息一会儿。最近有一个单词在网上疯狂转载着,“ungelivable”聪明的朋友肯定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个单词翻译过来就是不给里。


“给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

    Ungelivable,表面看上去确实很像英语,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且还挺符合造词逻辑的,一起来看看,前缀的“un”在英语中表示否定的意思;后缀的“-able”则是表示这个单词为形容词;而中间的“geili”则是直接音译了中文的“给力”。虽然看上去基本符合了英语规则,但我敢肯定没有一个老外看得懂。

 

    “给力”一词可能来源于东北或者闽南方言,有很棒、精彩的意思,现在网友们多用来形容事物让人振奋、够劲等等。虽然老外看不懂,但这词在中国网友中却是大受欢迎。这个诞生于微博上的单词,短短几个小时就被转发了上万次,一个新兴的chinglish就这样诞生了。

 

    Chinese English 搞笑还是尴尬

 

    记得几年前就有专门的语言机构报告说,英语证在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革,究其原因就是受到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式英语的强烈冲击,不断地吸收新词汇,已经使得英语成为世界混合语言。

 

    中国约有2.5亿人学习英语可能更多,加上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力,意味着中国人也可以制造最新的英文单词。逐字翻译是中国式英语的特色,例如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给你点颜色瞧瞧),watch sister(表妹)等等这些单词外国人可能永远看不懂,但你如果只把他们当成是网络笑话就大错特错了。根据2007年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发布的报告称,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已经进入了英语的标准词组,还有从广东话吃点心的“饮茶”直译过来为“drinktea”,Coolie(苦力),Typhoon(台风)等等,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为了标准英语词组。说不定有一天,美国人也会说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呢”。

“给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

“给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


 

    然而在很多外国人眼里,中国式英语首先带给他们的还是搞笑,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那个“Don’t forget your thing”,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出租车上游乐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标语,提醒人们“请带好随身物品”,可你知道其实这句话在英语俚语中的意思是,提醒男性乘客“别忘带走你的小弟弟”,在中国人看来无足轻重的thing后面少了一个S,意思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

 

    但其实在变成英语新词的中国式英语中还是有很多中国独有的词汇和概念的,比如:四书五经(Four books five classics)、和平崛起(peaceful rising)等等。因此复杂来说,中国式英语也应该分为两种来看,一种是Chinese English,一种是China English。其中Chinese English也就是chinglish,是用中式的语法和英式词汇组合而成的,属于不规范使用,比如我们的ungelivable。而China English则是指中国特有的东西,是允许存在的,比如饺子、功夫等等,这些词语一般都是音译直接进入英文词典。

 

“给力”翻译成英语应该怎么说?

 

    中国式英语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知名外交网站facebook上,就有“救救中式英语”小组,收集了约有2500条的中式英语,小组成员更是达到了8000余名。在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成为了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来源。但事实上,在外国很少有人会用到中国式英语,虽然进入了英文字典并不等于被当作母语广泛使用,就像没来过中国之前很少有外国人知道W.C是什么意思,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学习英语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