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秘密

标签:
《弟子规》传统文化孙宇靖天线法则教育 |
分类: 天线法则 |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秘密
一直以来,我都在劝告周围的朋友要学习《弟子规》,尤其是在开博以来,我是处处都在提示每一个看我博文的朋友,都要知道这部经典,要学习这部经典,要力行这部经典。因为这部经典涵盖了所有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无穷的意义。今天我从新书《天线法则: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摘录相关章节,以让读者明白个中原由。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从小学课本开始就告诉我们中华文明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如果能从“北京人”等历史遗迹算起,那恐怕还要更长,这一点考古学家还费尽心机地寻找、证明,并且不断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更古老的历史。我们以历史悠久而自豪,首要的是人性弱点中喜欢比较的一面,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总希望更长、更大、更老、更远、更原始。一个人是喜欢比较的,那一堆人、一个民族也是喜欢比较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较是人类自娱自乐的本领。
其次的一点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很多经典,我们有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孙子留下的作品,我们有唐诗、宋词。从各大学者对人类的遗迹——经典的研究来看,恐怕还没有哪个民族的经典能比得过中国。经典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很深很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几乎是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受经典的熏陶。这一点在即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甚。在老一辈的强烈呼吁下,我们表现出近百年以来的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学习经典文化。不仅中国人学,就连外国人也流露出了不学汉语经典就无以立足的意思。对于学习经典的意义来说,当然就有众说纷纭的理由和目的,胎教、启蒙、记忆力训练、陶冶情操、学习古人智慧、扩大对外交流、赚外国人钱,增强国民素质种种。
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该是在幼儿时期接受过了启蒙教育之后,进入小学初期学的最重要的也是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经典了。这句经典由于出自更古老的夫子之言,被我们传唱了两千多年。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三个人中间就有一个是我们老师,我们要向别人学习,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优点和长处。我们起初觉得很好,“我的老师可不止是学校里这几个老师”。可是,当我们在外面试验了几次后发现,“哪有那么多老师啊!”、“他们明显没有我厉害吗,怎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夫子是不是错了?”很快这句经典就成为考试和复习时的一句古文。再后来,当我们的孩子又念起这句经典时,我们猛然地想起什么,又给孩子复述了一遍老师当初的解释。仅此而已。
这句至少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经典,就这样的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教育子女、升官发财、诺贝尔奖之梦中流逝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恐怕,夫子要是活到今天,面对这样学习经典的人们会有如是感慨:“我说的话也就这个下场,如此而已。”悲矣!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学习经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经典。什么是经典呢?经典可不是你所理解的那些古人的传统文化的记载。经典也不是古人为了赚取稿费、版税或者升官发财、扬名获利而东拼西凑的东西。
就拿被认定为现代经典鼻祖的孔夫子来说吧。我揣度,夫子当年一定不是为了挂个总编、主编、编委会主任、顾问之类的职位或是责任编辑而编辑整理《诗》、《书》、《礼》、《易》、《春秋》的吧?当然,肯定更不是为了赚点版税。
我揣度,夫子当年一定也不是为了谋个国学大师、大学教授、校长、内辅大臣之类的职务而游说诸国如丧家之犬吧?
我揣度,夫子也不会是想出版一本畅销书而令弟子们编撰《论语》的吧?那样的话,夫子恐怕是靠畅销书收入最多的作者了。果真如此,恐怕是拿我们半个国家的领土或是矿山也付不完这个版税的。有人肯定会说,不至于吧?我告诉你,至于。按照现在K歌时,我们狼嚎鬼哭一首歌,KTV老板都会为此让我们付出使用费计算,我们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了两千多年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使用费呢。炎黄子孙无一不受其哺肓而成长,而夫子即便在有人骂其如丧家之犬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向我们收取丝毫费用。这就是圣人,这就是经典,这也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意义。
这也就是两千多年前,穿梭于齐鲁大地,奔走相告的圣人——孔老二。就凭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学习他,学习他的经典。
我们学习的最远的经典,可能就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所整理的最古老了。可能另外一个事实是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那孔子之前我们还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应该学习,因为其文明。可是由于没有方便记载和流传的文字,我们对于这三千年的历史多半只能靠猜测,但其一定是存在的。圣人孔子一定是在幼年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社会现象,也一定是基于这样的发现,才愿意成为自文王、武王以来的正式文字整理者,但是一不小心,他就成了圣人。这就是经典的来源,也是对于经典的最好诠释。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样的分法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就拿《静夜思》和《锄禾》来说,这两首诗句的前两句明显就是自然科学,而后两句就是社会科学的范畴了。比如,上文还谈过,“逝者如斯夫”,则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意义。所以古人不会去区分什么是自然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了。因为古人早就知道,自然、社会与人本为一体。这样的语句在经典里数不胜数。
教育学和心理学当然也不是现代科学才有的。人际关系学也不是。这篇漫谈的题目“三人行必有我师”解剖完了就见分晓。
首先,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很多很多,可谓众说纷纭。姑且不说别的答案,我们只就“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古话中的人来定义人。当我们每个人在第一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们一定都在问,三人行中间就能有老师吗?我们几乎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学习这句经典的。我们的理解最多是,每个人总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是应该学习优点和长处的,可是这一点对有些具有“傲骨”的人来说也颇不以为然。我们就是在一句经典都很难明白的情况下来结束我们的生命的。
为什么夫子会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刺猬”,你碰它,它就会扎你。刺猬一样的个性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养成的。我们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是不是每个人都个性十足?刚强的性格是人最本质的特点。在时代的赋予下,我们称其为个性等美好的词语。夫子正是观察到了人类性格中的这一方面,才出此经典——三人行必有我师。意即,三个人中必须有一个说了话管用的,否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下场,争论来争论去没有结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还告诉人们时刻要以一个弟子的心态去学习、去与人交往等,这样当我们“在路上”时就会一路畅通。
夫子一句经典涵盖了教育学,告诉我们要按照经典的意义去做,向他人学习长处。一句经典就是心理学,是对人类性格的综合把握的有效应用。一句经典,就是社会学,演绎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包含了法律、制度等形成的无可奈何的原因。一句经典,就是人际关系学,教导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感恩。可以说,这句经典涵盖了无穷尽的意义。我们都学习它,但我们又有何收获呢?本文摘录于《天线法则: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第四章
当我们牙牙学语伊始,父母就开始教我们学习说话,除了爸爸、妈妈这两个词语外,教导我们最多的就是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告诉我们和爸爸年龄差不多的叫叔叔,和妈妈年龄差不多的叫阿姨,刚学会说话的我们从小就欢喜地叫着这些最常见的称谓。我们叫着它长大、成年、老去,自己又成了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教导我们要学做有礼貌孩子的秘密,当然我们的父母也许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有礼貌呢?可以说,礼貌问题是我们从小最乐于学习但长大也最快被遗忘的学问。学习礼貌的意义就在于,人是很难相处的,只有我们给予甜言蜜语,人和人之间才能保持良性的人际关系和友谊,人也才能在这个社会上不至于孤单,进而使人生和事业有所发展。我们怎么能说学习礼貌不重要呢?父母从小就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我们做人的秘诀,而我们却不得要领。做个有礼貌的人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具体应用。
经典是让你去做的。而不是让你去研究它。你怀着研究它的心情去学习它,你怀着考试的要求去学习它,你怎么能够与夫子相应呢?这就是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无线电波、收音机、天线等物理现象,自有其运转规律,我们只管使用我们的收音机,并不需要去研究背后的运行规律,研究那是物理学家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对于经典而言,是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结集,你为什么总要去研究它,而不去直接使用它按照它的要求做呢?经典是我们打开宇宙人生之电脑的有效途径。这就是经典的意义。
这也就是药方一把《弟子规》列为最重要的药方的原因,无论做什么,我们都要拿出弟子的态度来,哪有不成功的?!本文摘录于《天线法则:解密你的人生黑匣子》第四章
更多精彩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