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读东浦

(2012-04-30 14:56:30)
标签:

陈延章

老街

东浦

河岸

杂谈

           品读东浦

东浦老街区的历史风貌能得以基本保存,得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建规划的确立。那时,东浦属于绍兴县,记得当时搞城建规划时,十分注重于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印象特别深的是规划股的股长叫陈延章,他非常重视这方面的保护工作,强调对古建筑、老桥等必须进行保护。东浦老街至今保护完好,陈延章同志是功不可没的。在此提上一笔,权作纪念。

对于东浦,我是既熟悉,又陌生。东浦是名声在外,早就耳熟能详的。然而,这么多年来,仅只有一九八五年吧,参加集镇建设规划会议时,才看过东浦的老街。也许是近在咫尺,一直来反而将其疏忽。昨日雨后天晴,忽然很想去看一看东浦,再相见,细细品读,还是读出些别样的东西来。

东浦老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承载的是千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老街倚河而建,街道自然形成。城市规划的兴起不过仅仅三十年而已,在这之前东浦也像所有的城镇一样,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未经规划的建设,看似杂乱无章,但细细品味,却有一种自然流畅的韵味。像所有古镇一样,东浦的街道也像谜宫,没有现代城市经规划后的那种整齐划一的单调感。人为的东西相对就比较刻板,自然形成的街道如同山川河流,虽经人工建造,同样显得自然。自然的东西,就有一种韵味,这也许就是人们喜欢古镇的原因之一。

桥当仁不让成为东浦的亮点。水乡的特点是河网纵横交叉,桥成了交通的纽带。东浦的桥有许多,据说现存的古桥仍有300多座。这些桥造型各不相同,富有艺术性。既有单一的独板桥,也有拱桥、平桥。千姿百态的桥,点缀着古镇,从审美的确度看,古人相当有审美情趣。

在东浦拍摄的时候,有位大嫂非常热心,向我介绍了一些桥的有关趣事。原来老街上有三座桥,由于位置和造型的不同,民间有:敲锣打鼓过新桥,哭哭啼啼过庙桥,要乘风凉西行桥的说法。由此显示出东浦独特的桥文化。

与桥一样的是石砌河岸,东浦的河岸都砌成“光河岸”。“光河岸”就是砌筑河岸的石面是平整光滑的,这样的砌筑工本大,但外观就美。这还是其次。在东浦,我发现好多河岸的砌法都向外挑开,形成河廊。这样做的目的,我想既有省料的原因,也有保护河道的意义。同时,外表的富有艺术的砌筑,视觉的感受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可以相见,东浦古镇历来经济比较繁荣。石砌河岸与桥都是公益设施,这种具有精致性的建设,化费的代价是巨大的,需要经济作为支撑。支撑经济的支柱是酒,东浦历史上是黄酒的产地。东浦一带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许多人外出作为酿酒师傅。由此,足见东浦酿酒业的发达。

与此相对应的是古台门的众多。东浦有许多古台门,穿行在古镇,至今仍能找到一些历史的印痕。从石台门精雕细刻的背后,透视出的是主人的富裕。这样的遗留有许多,有些历经岁月的沧桑雕刻已不完整,没有拍下来。

 品读东浦岁月的沧桑,我们从一条石板路上,一个台门上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巨变。这是一座相对独立,保存比较完整的台门。斑驳陆离的墙面,显示着岁月的苍老。台门的主人是否依旧?我不得而知。但如果还是主人的子孙住着,心情又为是如何?是否像阿Q那样,会向人说明:过去我们很阔呢。

由此,我想,财是守不住的。与其留财给子孙,让他守着这斑驳陆离的老台门,不如教他如何生存发展,更具有意义。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如同东浦老街,她只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而已。

2012.4.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同康竹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