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与心幽欢
与心幽欢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71,845
  • 关注人气:3,8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薛宝钗一语点醒梦中人,又怎如龄官的教训来得深刻

(2017-08-23 19:30:45)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贾宝玉

分类: 红楼一梦

http://p3.pstatp.com/large/37cc0002b2ee513c5e5d

作者:fish

红书第二十二回,宝玉听曲文,中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很对他的味口,他喜不自禁,称赞不已。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讲的是什么呢?乍一听好似是一个人放弃尘缘,潜心入了空空之境,人生态度淡然超脱。

但细想,曲文里讲的是那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为世不容,被逼遁入空门潜藏。"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与其说是他超脱尘世,莫如是他一种无奈和期许。

此时,宝玉锦衣玉食,享万千宠爱,哪里有那么多无奈呢?也不至于看空啊?他喜欢这句有禅机的曲文,只怕是青春期的迷茫,更可能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吧。

但,这句曲文出现在此,莫如看成是对他的警示,牵挂太多,不加分别的牵挂,于人于己有害。

http://p1.pstatp.com/large/37ca0002bf4ec525e2d4

宝玉心念金钏,但这份牵挂却是心无所依而起。

那日,被宝钗讥讽、黛玉抢白后,他心情沮丧,渡到王夫人处调笑金钏。害得金钏被王夫人斥骂,并被撵出,失了颜面和尊严,又丢了性命。

她死后他仍是牵挂,凤姐过生日时,他还不忘找个好地方祭拜,差点误了酒席。

无聊中,他想起龄官的好曲子和与黛玉相似的模样,于是到梨香院找龄官唱曲。

这牵挂却是干扰。此时龄官与贾蔷情根深种,却为终究难在一起而烦恼。她不耐烦、没好生气地待他。

他记着宝钗生病,上门探问,金玉始相逢,害得宝钗捧了他的玉好生打量,暗地里心生女儿的小遐思,只盼着金玉良缘终成好。

http://p9.pstatp.com/large/32230000be79580b5254

他还记着湘云,连她的小挂件麒麟也记得,端午节庙里看见相似的挂件,专门当宝贝收下,害得黛玉呷酸醋,两人大闹一场。

他记得袭人、晴雯等人的喜好,专门为她们留着好吃好喝的。袭人过节回家,他一个主子还特特去她家里探望。和晴雯拌嘴后,为搏她千金一笑,他任由晴雯撕烂他的扇子。

还有,袭人家里一个红衣少女只一面之缘,他也掂记上心,向袭人细细打听;刘姥姥胡邹的一个村野少女,引他神往,还派人专门去实地寻找她的踪迹。

可惜,牵挂太滥,要么空劳,要么害了人家,要么伤着他心里重要的人,最终都令自己烦恼。

袭人,枉自温柔和顺,归宿是嫁给蒋玉菡,宝玉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http://p3.pstatp.com/large/37c70002ba6452a4bac4

与宝钗举案齐眉,却又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两两成空。

金钏、晴雯"风流灵巧招人怨",王夫人视她们为妖精祸水,宝玉与她们的玩笑、接近,让王夫人不安和痛恨,终究是手斩"妖孽",毫不心软。

晴雯给袭人气受,他为袭人出头,被晴雯嘲讽。袭人心生嫌隙,将平日里晴雯和他的玩笑话都报告给王夫人,令王夫人恨恼,撵走了晴雯。

他的牵挂,聪明的黛玉也看在眼里,有时也不满至极。于是,也讽刺他呆,说他看宝钗的情态像"呆雁",说他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戏称袭人为嫂子,拿住宝玉"做和尚"的话柄,调侃他的花心;因他记着湘云的麒麟而大呷干醋,两人大闹。

宝钗生日,他怕嘴快的湘云说出黛玉忌讳的话来,对湘云使眼色。事后又不得去找湘云表明心迹——是为了湘云不被黛玉恼。之后又找黛玉,黛玉自然更加不乐意。自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外,他更没想两个女孩因他这样,才斗上气了——你到底是为谁好呢?心向谁呢?她们都不领情,只拿他当夹心饼干,令他两头受气。

http://p3.pstatp.com/large/37ca0002bf4f47c03b16

他沮丧,觉得自己好心没好报。有冤无处诉,他只有发于笔端,写下牢骚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还有那一首《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是啊!从他角度,想讨好所有人,调解他们的矛盾,却没想到适得其反,大家都不领他的情,还不如无为得清静。

黛玉瞧见,直觉好笑,质问他:"你道‘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来,还未尽善。我还续两句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这无立足境四个字,显然暗指宝玉太过粘人,过于地关心这,关心那,没有一颗简单的心。

http://p1.pstatp.com/large/37cd0000ea2856dc1e4b

宝钗听了,也引出佛家五祖慧能的一首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宝玉听。也是在暗示宝玉关心则乱,没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

她们的话点醒了宝玉,他方觉自己多操心又多心的可笑。

是啊,本来就是岁月静好,宝玉做的一切都是自求烦恼。不懂得知足。如果她一开始就满足黛玉一个人的眼泪,红楼一梦里,该会少多少的悲剧。

及至后来,看到龄官画蔷、龄官和贾蔷之间的嗔爱,诸此种种,他方慢慢明白,哪些牵挂是空的,是多余的,哪些牵挂是害人的,哪些牵挂才是命里活该注定的。进而领悟出"从此后,只好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了"。开始将心思放在一人身上,只赚得一人的眼泪。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