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忘了刘翔?

标签:
刘翔体育 |
分类: 我的杂文 |
刘翔“退赛”的肖像或是一生的缩影。
不管你承不承认,刘翔走到哪里都是明星,无论身处何方都是焦点。这是刘翔作为公众人物必须承担的“职责”——一种将“隐私”和“秘密”无偿袒露给世人,并接受大众审判的情操,这样的情操未免“高尚”。
盖因,宪法赋予每一位公民隐私权,就算刘翔乃众人皆识的明星也不代表其就有向公众透知极其私人的信息的义务。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种信息不对等,即一方面,刘翔握有源头话语权,实际传播效果却因人而异,可以想见,“飞人”哪怕再简单的一些话语在别人用心的人看来都是“别有用心”的;二方面,“退赛”的巨大影响让刘翔的社会公信力大幅锐减,刘翔不再像以前那样八面威风、为人民心中的宠儿,他的一言一行比以前更容易引发争议,大众舆论的唾沫星子排山倒海,叫刘翔如何抵挡得住?
这是刘翔除脚伤外又一个不能承受之重。教练孙海平在接受国内体育纸媒巨头《体坛周报》的采访中言及,“08奥运我们已做到了极致,诋毁的人都是枪手。”孙还补充道,“很多枪手背后有指使者,有人出钱让他们这样骂。”并称,“他们曾试图做出回应,但考虑到沉默比什么都有力量,此类事件只会越抹越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透过孙的话语我倒有种不寒而栗,我在想,是什么人如此阴暗,要置刘翔于风口浪尖,通过无形的匕首——言论来杀人?思忖良久,没有答案,我也不觉得有必要再猜下去。而且就像一些无疾而终的流言,这样的中伤根本就不足畏,我不明白的是,一些无凭无据的蜚语到底有多少人信以为真了。如果说流言止于智者,那么听信谗言的人无疑是愚钝的、可鄙的。我也不知道将刘翔拉下神坛对于一些人有着怎样直接的利益驱动,莫非里面暗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我说过,我不想猜,也猜不出。
我只想说的是,我们可不可以忘了刘翔?一个事实是,本月底,刘翔要去上海华山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这次检查关乎师徒二人未来的道路,好则建立起养伤的信心,谋求东山再起;坏则不知所措,星光黯淡。实际上,自北京奥运会以后,刘翔曾一度消失在大众视线里,后来间断传过休斯顿就医以及闪现全国两会现场,此外,在北京长跑节上被群众围观,一个花絮是,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向就座在身旁的刘翔索要签名。当然,这只是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即便重要如“两会”者,对于无一提案提出,几无“政协心声”发出的刘翔也是意义不大的,这远远不如竞技水平的恢复来得迫切、关键。
很多人都在问,刘翔还能不能起来。我的看法是,纵使刘翔、孙海平本人都说不大清,我们局外人又怎能获知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可身在此山之外就能观出个中命脉吗?我想,刘翔的问题还要刘翔自己来解决,在这件事中,刘翔不应背负太多的包袱,也不能再一味考虑体育部门的感受而忽略了自身发展的需求,07年即爆出伤病,要不是相关部门“夺金心切”,恐也不至于沦落到北京退赛,不至今日之举步维艰吧?
我也不愿再怪罪领导们,毕竟,成绩和指标在有一套固定的“官僚制度”的中国是决定升迁的重要因素,甚至是第一位的,这和GDP是一回事。所以,本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旨念,最好的办法就是既往不咎,“放生”刘翔。
如果我们忘了刘翔,他自己会感到如释重负,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重力会逐渐消失;
如果我们忘了刘翔,没有人会在意他曾经在家门口“懦夫”似的退过赛;
如果我们忘了刘翔,相关部门可以不必为他的事费神费力;
如果我们忘了刘翔……
……
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
从成本的角度讲,刘翔已经对得起国家的培养,这比大多数队员要“物超所值”得多;从战略的角度讲,刘翔再坚持到伦敦奥运会似乎没有多大的价值;从“民本”的角度讲,放开刘翔或可能发现更多的苗子,当然这样的前提是不瞎折腾。
对于普通民众来讲,忘了刘翔心情上会好受一些,因为中国社会民主发展的进程告诉我,我们还不怎么习惯退赛啊、玻璃瓶啊什么的,其实,那在西方很正常。
如此而来,试问,我们可不可以忘了刘翔?只要若干年后仍然记得有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小伙子曾经击败一群白毛绿毛蓝毛们站在世界之巅就足矣了。
夫复何求?
推荐阅读(6月22日更新):大学里的毕业生“摆摊文化”
我写过的一篇在各大网站引起强烈反响的文章:刘翔是体育官员唯政绩化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