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原谅你自己——《催眠大师》观后感

(2014-05-06 11:27:45)
标签:

催眠大师

徐峥

莫文蔚

杂谈

分类: 心理能量

http://s5/mw690/001I5KP3zy6IF1mAj6A44&690

今天一早,打车上班。师傅避堵拐进一条小道。一抬头,“安定医院”,心里一动,“师傅,这是……精神……”不知道忌讳什么,正常的一句话问的唯唯诺诺。

“对,”师傅会意。

“没想到离我们家这么近。”

“北医六院也是治精神病的,那个偏癔病。”师傅很老道。他竟然能分得清癔症!高手在人间啊。

没想到,我们家附近有两个著名的精神病医院。好嘛,近啦。

 

昨晚和好友刚看了《催眠大师》,今天又认识了两所精神病医院,是冥冥中的巧合吗?

对精神病和催眠我知道不多,它们都是心理学蛋糕上的一个蓝莓。初尝蛋糕,只晓得精神病不是我们以为的精神病,只是一种变异的心理反应。催眠也没有我们寻常听到的离奇,只是几百种心理咨询治疗理论方法之一。

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天天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比如催眠,如果你以为就是躺在舒服的沙发上,看着怀表,喊一二三,那就让电影带沟里了。当你听别人讲故事入迷的时候,亲,你已经被催眠了。或者,你想甜言蜜语哄别人的时候,嘿嘿,你正是想催眠别人呢。SO,一位真正的催眠大师说,你天天不是催眠别人就是被人催眠。当然,有治疗作用的催眠还是很需要专业能力滴。

 

电影很好看,不晓得编剧陈正道和任鹏谁修过心理学,或者看过那本著名的心理推理小说《当尼采哭泣》。头一回看这本书,简直惊艳了。环环相扣的心理推理,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作家欧文·亚隆不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心理学大家,深厚的心理学背景,还有哲学底子,加上巧心妙手文字功底。唉,别说写了,看我都挺费劲。

电影不用这么费劲,《催眠大师》是一个披着催眠神秘外衣的关于原谅的故事,所谓催眠大师只是迎合观众的猎奇,不经意间,一把人性化的利刃插入你心。

 

谁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呢,如果这个错让爱人和好友离开人世,如果这个错永远没有机会说对不起,如果这个错本可以轻而易举避免,就是因为你狂妄、自以为是,最在意的亲人爱人的生命永远消失了,你想不想死?

我越来越能体会内心的重建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远远不是知道一个理儿就能解决的。你明白自己无能为力,你清楚事情无可挽回,甚至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可你就是做不到。别人越劝你别难过,你越难过。别人劝你要放下,你就是放不下。人最难过自己这一关,尤其是自我要求高的人,如果遭遇这样的噩运,你如何原谅救赎自己?

唉!真得难办。内疚比愤怒更折磨人。愤怒有多种渠道可以发泄,内疚却像一把丢了钥匙的连心锁,任时间过去,生锈了也一样锁住你。

怎么办?

既然以前用的否认、逃避、排斥、愤怒都不灵,就好歹试试另一套吧。这一套先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无条件的接纳,接纳事情的不可挽回,接纳亲人的离世,接纳那个漏洞百出受伤的自己。允许自己悲伤,允许自己忏悔,和离去的亲人好好说再见。告诉他们,你的后悔,你的伤心,你的无助。阴阳惜别时请他们放心,你会把他们放在心底,你会像爱他们一样爱自己,好好活下去,直到那一天,你们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相遇。

亲爱的,也许你从来没有被这样温柔的对待过,但是这一次,你值得这样对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