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91,613
  • 关注人气:5,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岁女孩举报爸妈逼婚错过高中:为何女孩会成为父母的生产资料?

(2020-06-12 14:22:38)

 

17岁女孩举报爸妈逼婚错过高中:为何女孩会成为父母的生产资料?

近日,有媒体报道,广东一位17岁女孩,在婚礼前一天向妇联“举报”自己的父母“包办婚姻”。最终,相关部门介入,解除双方婚约(女方父母退还5万彩礼)。据悉,17岁女孩最近才得知三年前曾考上高中,但被父母带去外地打工,错过高中录取通知书。目前,当事女孩在家自学备战中考,也有学校愿意接收她旁听。


面对这样的荒唐之事,总让人感到些许悲愤。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世界是被折叠的,同时也是被分层的。当有些女性已经开始谈论“两性平权”的时候,却还有不少女性无法摆脱“包办婚姻”的囹圄。从某种层面上而言,广东这位17岁女孩的遭遇,并不在少数。


只不过她有意识地在打破桎梏,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才让灰暗的未来,有些许希望。要知道,在一些贫穷的乡镇,女孩依然是父母的“生产资料”,甚至,在民间被戏称为“招商银行”。总之,依据国内的家庭体系“范式”,女儿只是家庭中的临时成员。


因为,女孩很快就会离开原生家庭,所以她们对家庭的价值十分有限。这导致,“女儿出嫁”,往往就成为父母收获的最佳时机。起码,对于深受“包办婚姻”影响的父母们,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出现把17岁的女儿嫁出去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并且,多数情况下,普遍实行的“从夫居”,要求女性在结婚后,要么与丈夫的家庭同住,要么搬到丈夫家附近居住。从此以后,掌控她人生的就不再是原生家庭,而是丈夫的家庭。这也就是为什么新郎家需要向新娘家支付彩礼,以此来补偿他(她)们失去女儿这个“劳动力”。


甚至,在有些地方,一些家庭,必须将女儿“嫁出去”,然而用彩礼来支付儿子的婚姻花费,从而将儿媳妇娶进门。所以说,“从夫居”本质上是交换系统,而女性是其中的“货币”。正如斯泰西所指出的,“从夫居”是中国父权制的“根本结构”。然而,近些年来,虽然基本的组织形式在变化,但根本性的逻辑里,女孩依然是父母的“生产资料”。


就大城市的婚恋秩序而言,虽然一定程度上在突破“从夫居”的框架。但是,根本性的现实中,因男性依然承担着婚姻结合中的大部分经济支出(买房买车等),导致,“从夫居”的根本性趋向依然没有被打破。这导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依然是现实图景。


当然,有不少女性可能已经在努力实现独立自主,但是,关乎文化秩序层面的问题,却依然难以打破。所以,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从夫居”进行相应的演进,却很难立竿见影的彻底改变。毕竟,在我们的婚恋秩序中,除却婚恋的当事人,作为父辈和家庭的参与度,比重上还是很大的。


主流的婚恋秩序中,虽然父母不在直接决定婚恋的结果。但是,关于婚恋的“仪式感”,父母依然有很大的“话语权”。当然,这已经算是比较大的改观。只是,隐藏在非正式的场合中的“逼婚”却依然让人感到遗憾。虽然,人们总说父母是好意,但是,作为年轻人来讲,却深受其苦。


而对于“包办婚姻”的现象,整体上而言已经被原罪化。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脚,即使在道德上,已经不被主流认可。所以,面对“17岁女孩举报爸妈逼婚错过高中”的事情,舆论上肯定是支持女孩的,并且会强烈地谴责涉事父母。


媒体虽然并没有报道后续的进展,但是,对于信奉“包办婚姻”的地域,这样的翻车事件,却可能引发局域舆论的道德审判。起码,当事女孩的父母,短期内会很尴尬,甚至抬不起来。并且,对于女孩和父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彻底走向决裂。


毕竟,对于她的父母来讲,觉得是女儿不孝。但是,回到女孩的立场上,这却可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虽然,她未来的人生之路依然会很艰难,但是,起码比“包办婚姻”的结果更能看到希望。所以,对于她的反抗行为,应该受到更多支持才好。


要知道,“贫穷的生活”导致“贫穷的观念”,这是现实真相,也是悲剧物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包办婚姻”多发生在贫穷家庭。因为,贫穷家庭的父母认知,多半没把女儿当人看待。所以,能尽早的通过婚姻交换系统拿到彩礼,自然就成为他(她)们的主要目的。至于,女儿幸福不幸福,可能从来不去考虑。


不得不承认,贫穷不仅会限制想象力,也会限制亲缘关系的健康发展。从某种层面上而言,那些认为“包办婚姻”合情合理的父母们,可能从骨子里也是“受害者”。因为,在他(她)们的原生家庭及生活环境中,就默认这种残酷的逻辑,并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更有保障的生活下去。


所以,在面对“包办婚姻”的交易中,就显得不再那么违和。当然,就现实的婚恋秩序中,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法理上,都比较反对这样的逻辑。但是,在一些贫穷的地域,“局域性的荒唐认知”,往往可以掩盖“正确的逻辑”,这就导致,“包办婚姻”依然阴魂不散。


于此,回到实现“两性平权”的问题上,仅靠女性站出来搞极端性的呼喊,其实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只会让“两性关系”变得更加不可调和。于此,对于类似“包办婚姻” 的问题,除却个体站出来反抗,作为结构性的反思也要落实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更为健康的婚恋秩序。


所以,对于17岁女孩的父母以及男方的父母,该不该被“严惩”,这也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法理层面总是妥协情理层面的诉求,才导致一些糟粕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借尸还魂”。而对于这位17岁女孩来讲,她的“反抗成功”,可能也只是侥幸地逃离。


毕竟,有太多女孩,因从小的观念狭隘,导致认知层面很难超越所处的环境。于此,就算是被“包办婚姻”,也只能硬深深承受,直到自己真正独立自主后,才能明白“包办婚姻”的荒唐性。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如果年少时被推向荒唐,可能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接受命运的荒唐和不堪。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