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91,613
  • 关注人气:5,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友偷改志愿落榜:“为你好”的底色是什么?

(2018-08-15 11:11:16)
好友偷改志愿落榜:“为你好”的底色是什么?
有媒体报道,杭州临安一位女复读生,因“报考志愿”被同窗好友私下篡改,导致自己未被心仪的某传媒大学表演专业录取。依照同窗好友的说法:“我是为她好,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复读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

就事论事,事件本身并不复杂,属于典型的“为你好悲剧”。为何我们要强调是悲剧呢?因为,结局是坏的,是破碎的。很多时候,对于事情衡量的标准,本无定数。但是,总一条可以致命,也可以救命。

一般来讲,能产出“为你好”的关系链,多数情况下“关系不一般”,或自认为“关系不一般”。如“亲缘关系”、“婚姻关系”、“恋人关系”、“挚友关系”。但这里面也是有标准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为你好”去逾越关系链。

如“报考志愿”,无论从“重要性”而言,还是从“私密性”来讲,除却当事者,所有关系链上的人,也只能作为建议去提醒或帮助,而非以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当事者之上。坦白讲,就如今的时代,就是父母都无权篡改孩子的志愿,何况“同窗关系”仅是一种短暂的关系链,又怎能随便决定别人的未来呢?

不过,顺着“好友偷改志愿落榜事件”,对“为你好”的存在,我们应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剖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为你好”囹圄着人们的生活,有的影响“生活平衡”,有的决定“生活节点”,有的导致“生活垮掉”。总之,十之八九的“为你好”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就“为你好”的底色,我们从“关系链条”,“效果评估”,“利益边界”等方面给出评析,以此让更多人明白“为你好”的本质,从而谨慎应用“为你好”。让更多人摆脱“为你好”的桎梏,走向更为平和温存的关系链条。

其一:关系亲近的核心是“尊重自我”,而非是“扼杀自我”。

事实上,有关“为你好”的重灾区,多数集中在家人方面,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他(她)们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为子女们好,可他(她)们却忘记子女们也有自我,子女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于此,用自己的“偏见经验”,“狭隘方法”强迫自己的子女去复制好的人生,简直就是一种扼杀子女的自我。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并不好,起码在交流上很难维持平和与对等。他(她)们都在强调“为你好”,却从来没有认识到,人是自由的,独立的个体。追根究底,看似“为你好”的格局里,却从来没有尊重可言。

这也就能理解,为何我们的父母与子女总是格格不入,总是话不投机,有来自代际的问题,可更多是缘于尊重的缺乏和边界的模糊。说到底,人与人的融合,最大的问题不是相同,而是在不同之间寻找共识和契合。如若“为你好”只是为消除不同,那么终究难有好的局面。

其二:“好心真的不会办坏事”,请诚实的讲出“你的自私”。

“为你好”的最大保险就是:“好心会办坏事”。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很牵强的理由。从本质上讲,好心是不会办坏事的。因为,“好心”的标准是周全,是尊重,是确定。而非一地鸡毛的偏见,不尊重,不确切。

通常,从心理学上而言,“为你好”除却可以帮助别人实现某种愿望,达成某种目的,同时“为你好”的发起人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这个或多或少都存在。即便是“亲密关系”中,也依旧存在这种逻辑。

所以,关乎“为你好”本身,是真的“为别人好”,还是为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或感觉,应该在“为你好”的发起者内心里早有答案。所以,要想在生活中有无障碍的沟通和融合的交流,最好的方式不是“别人要怎样”,而是尊重“别人不要怎样”。

其三:“为你好”的标准应该是当事人制定,而非局外人认定。

关于“好与不好”,但凡存在选择的条件,自然也就没什么标准。每个人的认知与所处时代,个体经历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好与不好”,标准的制定者应该是“当事者”,而非局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你好”从根源上讲,就是一种悖论。

这实际上很好理解,既然是为别人好,那么结果就应该是好的。比如当事者自己感觉舒服,认为合理,这些都应该是基本的标准。而非,当事者觉得不开心,不舒服的情况下,“为你好”的发起者还笃定并继续强加,这无疑是一种摧毁,而非建设,与“为你好”本身早已背离。

所以,关乎“为你好”这种逻辑,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硬伤。任何人,任何时候,在强调“为你好”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是一个“条件命题”,而非“结果命题”。可以作为建议,提醒给别人参考,但一定不要随意给别人下决定,或者代劳办事。

毕竟,你就是你,永远不可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即便你在思维上,感受上可以那么想,但最好不要替别人下决定。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