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91,613
  • 关注人气:5,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鄙视“薪酬识人”的时代为何挡不住物欲登顶?

(2018-04-10 13:31:25)
鄙视“薪酬识人”的时代为何挡不住物欲登顶?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话题刷屏后,韩寒称这种“议题”极讨厌,它不仅仅是“贩卖焦虑”,而且是“制造恐慌”。我能理解韩寒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却不能理解为何一些人会曲解,认为韩寒是居高临下“熬鸡汤”。当然,我也不认为仅凭几篇文章就能“误人子弟”。

坦白讲,该误的早就稀烂一堆,不该误的却已成人中龙凤。每一年的春天,都属于为梦想出发的季节,可每一年的春天,却又是最彷徨而焦躁的季节。从“逃离北上广”到“回不去的故乡”,从“复盘同龄人的人生巅峰”到“审视自己的平凡生活”,与其说是梦想在挣扎,倒不如说是生活在叫床。

不管是“摩拜单车”的胡玮炜,还是“新希望”的刘畅,都被一众年轻人追逐,并暗自神伤。可他(她)们却从来不深入解构,成功背后和光鲜之下的付出和不易。他(她)们蔑视韩寒成功后,也开始学习于丹的步伐和腔调,可我总觉得他(她)们是在吃酸葡萄。

不管是韩寒、王思聪,还是胡玮炜、刘畅,都应该算是优秀的青年。虽然他(她)们的成功历程和家庭背景都有所不同,但是,他(她)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和积累的财富,却成为众多人艳羡的目标。只可惜,大多数艳羡者却没有搞明白,人中龙凤永远是少数人才可以做到,而大多数人都还是要归于平凡生活,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

实际上,我们都很清楚“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情绪驱动是什么?只是,多数人不愿意直面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努力与成败的因果关系。可是,人们多数时候只愿意看结果,却很少沉下来将努力付诸实践,这或许才是“被抛弃”的真正原因。

一个很普适的现象,起点同样的一群人,随着时间的变化就走向两极分化。排除个别客观条件导致的特例,大多数的差距和被落下,都是缘于努力的差距和付出的多少。这种事实的本因追究起来有点鸡汤味,可这却成为成败最根本的基质。成败的历程从来都是从一碗鸡汤爬出,再跳到另一碗鸡汤的过程,尤其在梦想出发的时候,与其唾弃鸡汤,倒不如喝上一碗先上路为好。

所以,对于抨击“韩寒怒怼”的言辞,我觉得有点为批而喷,而非来自对现实的亲历和把控。这就如普通人想象富豪的生活,好像都是“挥金如土,走路铺金”的预设,可实际上多是意淫而已。我们这个时代太推崇金钱,这是既定的事实。物质基于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大概人类的潜意识里都很清楚。说得更直接一些,所有的物质都在满足欲望,而欲望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只不过有人用来诗意人生,有人用来声色犬马。

在《十三邀》中刘畅说,追求物质是正向的。但她同时也强调账面有再多钱,可她的需要却是有限的。这或许才是人们真正该面对的问题。随之引发的话题“30岁年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又被探讨,虽然维度上从人中龙凤降到市井常人,可依旧不是常态的追问。

作为一个命题,“30岁年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这其实很伪,但情绪浓烈,易于发酵。还是让很多人感到焦躁,并在社交媒体上歇斯底里。我甚至觉得有点回到“父辈时代”那种“薪酬识人”的氛围里。不管是相亲还是交朋友,最爱问的就是“一个月赚多少钱”。就好像“薪酬”能压倒一切,成为生活的唯一尺度。

好在,最近一些年里,受西方社交礼仪文化的影响,除却父辈那代人还老爱问薪酬,年轻人几乎将“薪酬识人”划入鄙视范畴。可当面不谈,并不代表“内心不在乎”。人们碍于情面不当面互戳,却开始穿上马甲在社交媒体上大肆议论,这样的局面着实让人尴尬。

人们老讲仇富,实质上并不准确,因为那些“仇富”者,实质上比谁都想富,比谁都想登上人生巅峰,只是他们无能为力,只好躲在屏幕背后叫骂喊打,只要不符合他(她)们的价值观,他(她)们就不爽或不高兴。当然,“仇富”作为他(她)们能支配的权利,也算是他(她)们的自由和骄傲,这无可厚非。

我们也清楚的知道,仇富者多是失意者或底层赤贫者。他(她)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就认为那些讲“人生价值”,讲“俗世规则”的人都是在“熬鸡汤”,他(她)们虽然看起来鸡汤,却早已营养不良,成为人生的loser,逐步被生活抛弃。由此也可以得出,抛弃他(她)们的并不是同龄人,而是他(她)们粗鄙的认知和不羁物欲。

我总觉得,追求物质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对于物质看得太重,对于得到物质的过程看的太轻。而这种错位的不平衡,就会让人们的物欲提前登顶,而行动却在原地不动,随之进入讨厌自己的氛围,但却难以控制自己走向物欲的奴隶。而这样的格局,却使得那些荒唐的认知定式和伪命题的市场异常宽阔,成为囹圄人们的笼子,不断的消耗人们的情绪。

因为我们很清楚,对于“30岁年薪该是多少”,本来无标准答案。所以,这终将进入争论模式,觉得高的,焦躁骂街,觉得低的,不以为然。比来比去,争来争去,唯一能证明的是,我们所厌恶的物欲,却是自己最想要的人生,这又是何其矛盾?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