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88,437
  • 关注人气:5,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常怼孩子的父母终究收获一滩烂泥

(2017-11-20 14:06:52)
经常怼孩子的父母终究收获一滩烂泥

依照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说法,人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这并不是通过数学精确计算得来,而是在暗中摸索获取的。人类一直在整体中摸索,一点点的获取线索。然后对事物的局部认识,最后做出自己的解读。更进一步讲,这和俚语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谈这样一个话题,是缘于近来接触到的“一个特别男孩”的关系。“临近高考”脱逃的那种孩子,只是他自己却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嘴边老挂着一句“无所谓”。事实上,他并非是那种真正的“无所谓先生”。他内心有很多问题,很多规则,很多刀剑。只是问题没有答案,规则没有系统,刀剑没有归属。整个人的状态就像一对废柴,即便浇透火油,也不能让其有所火苗。

按照周围亲人的钦定,这孩子从小就不省心,从有简单的意识开始,那些描摹坏孩子的标签就与之相伴。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见他的时候,躲在房子的一角玩游戏。吃饭的时候也不说话,包括现在也不愿意说什么。只是有一点,他的父亲比较喜欢怼自己的孩子,哪怕是为孩子夹菜,也要夹枪带棒的说一通,孩子听后自然只能低头不语,吃饭活像一场受难。

然而,听受父母指责的年龄终究不复返,他终将长大进入青春期,开始自认为独立的人生。与他的父亲一样,言语中略带几分敌意,他想证明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于是在高考报名前,他选择不参加高考。时时刻刻戴着耳机听音乐,走到哪儿都背着几本网络小说,不时的在本子上写着自己的世界观,貌似他终于独立于这个世界。

几乎,对每一个孩子而言,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必须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我们也许可以设法让他相信,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消除许多紧张的气氛。假如他觉得一定要证明,他就会过分强调自己的立场。比如会出人意料的与父母为敌,致使父母开始觉得自己的孩子无可救药。其实,并非孩子对父母有了新的态度,而是在孩子心中一直在和父母作对,只是他们有了对抗能力才表现出来。

不得不承认,那些经常被父母怼的孩子,看似很顺从,其实内心一直在等待报复的机会,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就会公然与父母作对,然后作出逆天的决定。比如离家出走,不参加高考,不结婚,甘当废柴。

我甚至认为,对于这个“特别的男孩”,他本身并不颓废,而只是希望通过颓废的状态让父母最终顺从。我记得很清楚,前些天第一次见我的时候,我并未与他说话(因为他至始至终戴着耳机听日本音乐),而是与另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孩子闲聊。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突然插话:“我觉得跟别人聊天很无聊”。这样的一句话后,他继续带上耳机听音乐,我依旧没有理他,但我心里突然发现,他并非觉得和人聊天无聊,而是在和人聊天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存在感。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总面对的是父亲的“恨怼”和母亲的“喋喋不休”。

我们很容易能实证,如果一个人觉得跟别人聊天很无聊,为何能在听音乐的时候,能蹦出来插一句话,而且还略带敌意,这真本身已经说明,他不是不爱社交,不爱生活,不希冀未来。而是因为总是不受待见,不受关注,不受鼓励所造成的一种反叛心理。

而这种心理,从小一直在积淀,只是最近彻底浮现出来。父母很是惊呆,周遭亲人狐疑:“一直很善良的孩子怎么就成这样了?”。所有人还是基于世俗价值在评判他的存在和行为,却没有好好的解构他为何这样?当然,最应该反思的是他的父母,因为孩子是他们养大的,别人无从深入干涉。

不过,通过一顿饭的时间,我试图走入他的内心世界,从逻辑构建而言,他本身一点不差,甚至让我感到惊诧。他思考关系链,追问活着的意义,反问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他没有答案,更准确说,他没有自己加工后的答案。而大多数偏见都是通过极端信息构建出的颓废逻辑,虽然他自己不以为然,但未来的生活会告诉他,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有点破罐子破摔。

过分强调反抗父母,而把自己的人生赌进去,自然是不明智的举动。不过,我也告诉他,虽然高考不一定可以登上人生巅峰,但起码不能错过认识世界的窗口。那一顿饭后,他在屋里踱来踱去。不知道他是对我不屑一顾,还是真的有所醒悟。反正绝大多数聊天都是尬聊,只要回答不上来,逻辑被堵塞,就用“拒绝”或者“无所谓”来抵挡。

他走后,我一直想父母到底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有好多种,不能因为真爱就不管不顾孩子的感受。或许父母觉得怼是一种严厉的态度,但对于没有独立的孩子而言,很可能就是一种人生的重创。

人这辈子最怕心气被夭折,归来变老人。而很多人,还没等着出去看世界,就已经被家庭环境给报废,而这一切却总是被爱所蒙蔽着,直到一滩烂泥甩在面前时,或许才知道那时的种种不该,只是这样的结局谁来收场?又将去向何方?真是一个小家庭的“难言之隐”。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