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姬二叔
姬二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91,613
  • 关注人气:5,0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有那么多人同情“脱鞋打学生的女老师”?

(2017-10-15 23:27:37)
为何有那么多人同情“脱鞋打学生的女老师”?

女教师用鞋轮流敲打学生手掌的视频被广泛传播后,女教师被解聘,整个事件的节奏感一气呵成,貌似解聘一个老师就能改变所有问题一样。实际上,从近些年的“校园暴力”频发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单靠这种“处分式”的手段,对大环境下的“校园暴力”并没有真正治愈的迹象。但我们却能时常听到:“现在的老师不好当,学生太娇气,家长不好惹”的声音。这虽不是一种公开的声明,但却成为教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共识。这从“脱鞋打学生”事件中,也能充分得到证实。

在“脱鞋打学生”事件上,也有不少人比较同情“脱鞋打学生的女老师”,认为用鞋子和用教鞭的效果没什么区别,认为处理的结果有点重。我总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是出于哗众取宠或是选择性失明,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权衡和人生经验的实证。

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社会开始对个人权利越来越重视。类似的“打学生方式”在二十年前,几乎不会被追究什么,即使家长知道,反而会站在“老师一边”。所以,大凡孩子“被教训”也只会强忍着。毕竟他们不想再被家长“补一刀”。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二十年前的“打人方式”就是对的。

实际上,任何教育方式里,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一致的。但总需要讲究合乎人性的教育理念,要不然真的有可能“毁掉孩子”。某种成面上,十来岁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淘气,有的甚至是言教一点都不管用,不动点武力,几乎油盐不进。但这个时候,尺度的把握,就会很难办。

这也导致,目前的教育理念中,几乎就是在搞“言教”。这种境遇下,听话的孩子当然没什么问题,只是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而言,大概真的就可能堕入不幸。坦白而言,现在的孩子较早就进入教育体系,家庭的管教越来越边缘化。家长们都在忙着挣钱养家糊口,孩子多半只能靠学校教育得以成长,如若“弊病”不能通过有效的方式纠正,大抵孩子的未来真是堪忧。

实际上,从人性的驯化来看,有的孩子确实“单靠言教”难以管束,这种时候适当的“体罚补位”或许才能起到作用。不过,这种时候“体罚的艺术”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一个老师,动用一下教鞭,轻拍一下手掌,当然不会被认定是“校园暴力”。但要“手拿鞋子”、“手挥大棒”,即便所产生的体罚效果一样,依旧会被认为那是一种“校园暴力”。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手拿鞋子”、“手挥大棒”所产生的感受不只是惩戒,更多可能是一种“暴力感”。这种暴力感不只体现在旁观者的视角里,它所给孩子们的内心着实会形成坏的影响。从这一点看,“脱鞋打学生的女老师”确实有失妥当。

不过,从实际的“危害预判”来看,大抵主流舆论势态里,确实存在情绪的裹挟。这从长久的社会效应来看,或许值得的欣喜。但这确实会造成老师们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柔和(责任感的弱化),不免会让那部分听不进去言教的孩子“被耽误”,这种尴尬的现象已经在扩散,也会随着这种极端的事件进一步成为一种常态。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因材施教确实很重要。只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里,太多看似文明的诉求里,往往是另一种暴力的存在。家长、学生、老师、学校,从来没有如当今这般疏离。他们早以用各种利益的诉求将真正的目的模糊,每一个角色都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中,家长在乎成长,学生在乎安乐,老师在乎成绩,学校在乎声誉。于是出现这种疏离的现象,似乎就显得比较正常。

从这个层面去看同情者的逻辑,大概也能看穿我们现行教育中的一些弊病。说到底,想让一个孩子正常的受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去努力,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教育合力。教育本身不存在戾气或恩怨,更不存在角色之间的互殴和互害。只是,当这些角色之间处处不理解,处处不信任,大抵就很难建立良心的教育机制。

说到底,“校园暴力”的根源并不是教育机制的问题,很多媒体也好,主流情绪也罢,之所以将原因归结于机制,大抵是不愿意承认人与人之间那点不堪罢了。既然你们确信暴力老师的存在,大抵就不要忘记无良家长的存在和熊学生的泛滥。

人就是那些人,只不过角色不同而已,你为何非说角色有问题呢?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