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008-11-26 12:53:49)
标签:
弟子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
分类: 解读《弟子规》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亢仓子·训道》
这句话意思是说:人不论是说话,做事都不要忘记父母,不使身体受到伤害,不使父母蒙受羞辱。
保护好父母的名誉和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一样重要!
身有伤
【注释】贻:造成,招致。如“贻笑大方”。
【解读】身体有了损伤,会造成父母担忧。
子女是父母血脉的传承。什么是孝?最基本的孝是没病没灾,健健康康地活着!
《孝经》中说:“身体的每一部分,毛发也好,皮肤也好,都来自于父母,不敢毁伤一点点,这是孝的基本。”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子的学生孟伯武问孝道是什么。孔子说:“做父母的只担心儿女生病。”
(《论语•为政》
孟伯武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曾子听老师孔子说过:“父母完好无损地生下了孩子,孩子在他离开人世时也应该是完好无损的,既不缺少,也不毁坏,这才可以称得上孝。”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孝行》 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曾子得了重病,把学生们叫来,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往后,我解脱了!学生们哪!”
(《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启:察看。)
曾子临终让学生们查看手脚,并说这是自己战战兢兢一辈子保护的,现在生命即将终结时,才敢说自己在身体完好无损方面尽到了孝,才再也不用担心了。后来“启手足”也成为善终的代称。
汉朝时,有一个叫王阳的益州刺史,当他巡查所辖区域邛郲九折阪时,地势的险恶让他感慨道:“父母留给我的身体,干嘛屡屡冒这样的险!”后来竟称病辞职了。
(《汉书》
中国古代刑法里有一种刑罚叫“髡[kūn]”——剃掉犯人的头发;还有一种刑罚叫“耐”——剃掉犯人的胡须和鬓毛。这两种刑罚,现代人很是想不通,这不是理发刮胡子吗?咋就是受刑了?其实,对古人来说,它们还真是受刑!这两种刑罚折磨的是古人内心,被人剃掉毛发,不孝的感觉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
由此想到,现在有的学生心理真脆弱啊,一点点小坎都过不去。老师不能说几句,家长不能训几句,动不动就不活了,以生命化为句号来对抗老师和家长。真不孝啊!人一生中有许多坎要过,小坎,大坎,这些不过是人生中的逗号,感叹号而已,难道就这样以生命化为句号过坎?——那一刻,想到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了吗?
【解读】品德有了缺损,会招致父母羞辱。
身体方面,曾子战战兢兢一辈子,直到临终,才敢说自己是全乎的,在身体方面尽到了孝;父母名声方面,也是一个人要战战兢兢一辈子,用品德守护的。
儿子被警察抓走,母亲半年没下楼
有个工厂家属院楼前空地上,经常有退休老人聚集。支张桌子打打牌,择择菜,织织毛衣,闲聊天。一天下午,突然来了辆警车,下来几个警察,行动迅速向一个单元走去。人们很诧异,纷纷停下手里活计,将目光投向警车、警察,并相互询问:“这是抓谁呢?抓谁呢?”不一会儿,警察推搡着一个胳膊反捆在背后的小伙子出来了,众目睽睽之下,塞进警车。不约而同,人们又把诧异的目光转向一位择菜的老人,只见她脸色煞白,嘴半张着,原来被捆走的是她儿子。
事后人们才了解到她儿子在外省参与了一起重大盗窃案,外省警察会同本地警察对他实施了抓捕。
自那以后,这位母亲有半年时间没下楼。
半年后,人们再次看到她时,本来瘦弱的她更加瘦弱了;半年不见,头发全白了!
正在打牌,聊天,说笑的人们看见她,招呼她一起过来坐坐,却见她远远地摆摆手,低着头默默走开。
唉,儿子啊,怎能让你的母亲走不到人跟前!
包拯立下家训:“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受贿,滥用职权的,免官后不许回老家;死了也不许葬在包家祖坟。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
(《包拯家训》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赃:贪赃受贿。放:免去,罢免。茔:墓地。)
汉语语言丰富,赞扬人的话很多,同样骂人的话也很多,而且骂人先骂娘。
记得有一篇故事里说:有一个人做了大官,临行之前,老母亲对他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儿啊!娘不图别的,只要今后没人骂娘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