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棒球狂!

(2011-09-29 06:18:47)
标签:

美式棒球

安纳罕天使

德州游骑兵

美国职业棒球

大联盟

分类: 心看美国

我为棒球狂!

洛杉矶天使队安纳罕主场地

我为棒球狂!

为了和老公儿子靠拢,俺一点点地,从不懂到喜欢,现在俺已经热爱美式棒球了。

    棒球是美国的国球。这是一种以棒打球为主要特点,集体性、对抗性很强的球类运动项目。棒球在国际上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被誉为“竞技与智慧的结合”。

    棒球在美国非常普及。两三岁的孩子就开始手执球棒,练习击打和接收棒球,随处可见;或者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一边看棒球比赛,一边疯狂叫喊,也是不足为奇的,因此棒球也被称为美国的“民族消遣”。在美国,每年有上百万观众去赛场观看职业棒球比赛,更多的观众通过广播和电视观看比赛。

    可以说,美式棒球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它集结了商业、娱乐、体育和时尚。不了解美式棒球,就很难了解美国人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生活方式。

    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赛季从每年的四月至十月。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冠军赛称为世界大赛。

    洛杉矶安那罕天使队(Los Angeles Angels of Anaheim),于1961年在洛杉矶成立,次年主场迁至安纳海姆。“Los Angeles”在西班牙语中即为“天使”之意,也常被称为“光环”之队(Halos)。虽然洛杉矶已有一老牌球队道奇队(Dodgers),但是天使队仍然拥有很高的人气。

    成军40多年来,天使队偶有佳绩,获得过三次分区冠军,2002年以外卡身份夺冠。2003年底天使队易主,新老板莫瑞诺开始花大钱买球员,立志将天使打造成豪门球队。2004和2005球季,天使队技压同州宿敌奥克兰运动队,连霸美联西部赛区。不过在官司缠身、伤兵满营的2006球季,天使又将王座拱手让回。

    德州游骑兵队(Texas Rangers),是美国职棒大联盟中,隶属于美国联盟的棒球队伍之一。主场为阿灵顿棒球场,位于得克萨斯州的阿灵顿。从1994年开始,在美国联盟的分区中,属于美国联盟西区。

    1961年当华盛顿参议员迁队至明尼苏达成为现今的明尼苏达双城以后,大联盟给华盛顿特区1支以参议员为名的职业棒球队的经营权,主场位置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71年,参议员迁移到得克萨斯州的阿灵顿,并改名为德州游骑兵至今。

    在队史上,共有5次进入季后赛,其中1996年、1998年及1999年共3次的季后赛,皆在第1轮的分区赛输给纽约洋基而被淘汰,而在这3次的季后赛,皆由洋基获得世界大赛冠军。2010年游骑兵再次获得美联西区冠军,在美国联盟冠军赛以4胜2败打败洋基,拿下队史第1座美联冠军,也是游骑兵成军50年以来第一次打进世界大赛。

    我们9月26日晚在安纳罕洛杉矶天使队主场地观看的比赛是洛杉矶天使队VS德州游骑兵队,最后,游骑兵队胜。
我为棒球狂!
洛杉矶安纳罕天使棒球体育场。

我为棒球狂!

安纳罕体育场地标。

我为棒球狂!
棒球帽为屋顶,设计巧妙。
我为棒球狂!
人们可以为曾是天使队球迷的亲人们留言在这里。
我为棒球狂!
米老鼠和天使队结合了。
我为棒球狂!
棒球,这美国人的迷恋。。。

我为棒球狂!

天使队将要建队五十年了。

我为棒球狂!
天使队五十年纪念活动表。
我为棒球狂!
看看这里的票价,200美金到5美金不等。
我为棒球狂!
我为棒球狂!
俺说,我也热爱棒球了。老公儿子说,你还差远了。哼!
我为棒球狂!
体育场夜景。
我为棒球狂!
这是体育场入口的本垒模拟灯。
我为棒球狂!  体育场内的天使队纪念品商店。
我为棒球狂!
美式棒球,一代代地,在美国人中被推崇。
我为棒球狂!  棒球时尚,经久不衰。
我为棒球狂!
我为棒球狂!
看,动作多优美!
我为棒球狂!
体育场里,小吃店随处都是。
我为棒球狂!
我们的位子在中间。
我为棒球狂!
披萨、可乐、花生、薯条、CHIPS等等,在小贩的那包包里应有尽有。
我为棒球狂!
忘情了,不管在哪里。美国人哦!
我为棒球狂!
现场气氛浓厚热烈,插播广告谐趣,不让人讨厌,反而增添了乐趣。
我为棒球狂!
棉花糖!
我为棒球狂!
小男人,是不折不扣的棒球迷。
我为棒球狂!
和她们比,俺们算是安静的了。
我为棒球狂!
此赛中这关键的一局。
我为棒球狂!
赛场全景。
我为棒球狂!
我为棒球狂!
棒球宝贝们在比赛快结束时开始向观众席发射有著名球员签名的棒球。
我为棒球狂!
人们这时已经忘乎所以了。不久前一个父亲为了抢接这样的棒球,不慎从看台高处飞落地上,头着地,不幸丧生。他对人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三岁的儿子还在看台上,请你们照顾他。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令我眼眶潮润。
我为棒球狂!
这是中心看台。最下层是各电视电台转播点,中层是体育评论员席位,上层是贵宾席位。
我为棒球狂! 我为棒球狂! 我为棒球狂! 比赛高潮时,人们自发玩起海浪游戏,一片区的人们站起做下,下一区的人们紧接着再站起做下,一区区连接下去,全场此起彼伏,大家配合极为默契。
我为棒球狂!
天使队的幸运猴子。

我为棒球狂!小资料:美式棒球极其规则

    棒球起源棒球这种团体性比赛始於美国,已有近二百年历史。

    相传棒球是由板球演变而来的,那是早期英国人迁往美国新大陆初期,由於早先英国人喜爱板球,因此也将板球带到美国;当时的成人忙於开拓新天地,无暇热衷这项运动,倒是儿童们热烈地玩这项板球游戏,因为当时从英国带来的球具不敷使用,於是尝试着自己制造,并且逐渐改良与订定新的规则和方法。

    真正将板球改为棒球的是一位名叫朗特斯的人,他将板球中的叁个球门改为木桩,也就是现在的叁个垒。比赛时有人掷板球,有人接掷来的球,掷接手中有打击手,各木桩前也有准备接球的人,这种方式就延伸、改进为现在的棒球运动。

    美国人热爱棒球运动,并在一八四五年成立第一个棒球俱乐部,一八五八年美国正式组织棒球联盟来推动这种运动,当年就有职业性棒球的比赛。由於棒球运动的受到大众普遍的喜爱,也由於棒球运动的竞争激烈,世界棒球联盟已将它划分成四个阶段,那就是九至十二岁的少棒;十叁至十五岁的青少棒;十五至十八岁的青棒和十八岁以上的成棒。

    棒球的场地是每边九十英尺的菱形场地,每一个角上放一垒包,就是垒,由本垒顺序往前数,是一垒、二垒、叁垒。本垒有本垒板而没有垒包。在边线以内的地区,叫做内野,超出垒外的有效区,叫外野,由本垒到一垒和叁垒边线延长,所包括的区域,就是有效区。双方队员都要争取上垒,一垒一垒的推进,直到回本垒就算得分。以得分多少来分胜负。
    比赛时,九名球员上埸,打击时全为打击手,要排好顺序,这个顺序是不能更换的。换人的时候,也能代替被换下人的原有顺序。防守时,一人担任投手,一人担任捕手,四人担任内野手,他们分别是一垒手、二垒手、叁垒手和游击手、叁人担任外野手,他们分别是左外野手,右外野手,和中坚手。另外在埸的人就是裁判了,裁判之一是主审,他站在本垒板的后面,他的责任是判断投手所投的球是好球、坏球、擦棒球、界外球;还判断回本垒的球员是安全,还是出局,球员是不是有犯规的情形,并且在发生争议时解释规则,做成决定。
    成人棒球是赛九局,如双方有协议可以缩短。所谓一局,就是每队轮流打半局,而直到双方各有叁人被判出局,才算结束一局,再开始下一局的比赛。如果九局双方打成平手,还要一局一局延长下去,到分出胜负为止。
    防守的球队,主要的任务是阻止攻击的球队回本垒得分。球赛开始,由防守球队的投手把球投到本垒上空的好球带围。攻击球队的打击手,要尽力把球打出去,打在有效区内。捕手要接住未被打中的球,他也可以接住本垒附近的高飞球,或触击球,传给队友,封杀跑垒的人。防守的一方,每个队员都有责任去接住被打中的球。当然主要人物还是投手,因为他是最先有机会使对方打击手出局的人物。或是叁振,或是接杀,或是封杀、触杀。

    上垒和出局——挥棒落空,要记为好球;投来的球,要通过好球带,都是好球。好球带就是在本垒板上空,打击手的膝盖以上,腋窝以下的地带。擦棒界外,也记好球。但是在已有两个好球情况下,擦棒界外就不记了。
    打好球以后,打击手就要出局。如果捕手在接好球时,把球掉在地上了,在他把球传到一垒手手中以前打击手可以跑垒,若是失误,打击手可安全上垒,当然多数情形是会被封杀的。投球不在好球带以内是坏球。四个坏球就要保送打击手上一垒。任何一个好球被击中,在落地以前为防守球员接住,打击手就要出局,打击手击中球以后,跑到一垒以前,防守球员把球传到了一垒,他就被封杀出局。

    打击手击中球以后,在球被传到一垒以前到达一垒,是安打;到达二垒而球未传到,是二垒安打;到达叁垒是叁垒安打;击到全垒打线外为全垒打,跑垒员可连跑四垒回本垒得分。打击手一旦上垒,就成了跑垒员,同队的队友就要尽一切努力使他向前面的垒推进,直到回本垒得分。往前跑垒可以在队友的安打下跑;可以在对方失误下跑,也可以盗垒。盗垒是在无安打,无失误,无投手犯规等情形下,推进一垒。跑垒员若是未踩垒,被触杀,被队友打出的球击中,或越过先他在垒的跑垒员,都要出局。

我为棒球狂!

美国男孩子,没有不热爱棒球的。耳染目睹地,不是fans也能成为fans了。

 http://music.sina.com.cn/shequ/player/sinablog/blogPlayer.swf

近日忙不过来了,疏于拜访好友们,见谅!谢谢大家来看我,祝国庆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