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伦往事——伦敦

(2011-01-26 11:36:40)
标签:

英伦

伦敦

伦敦眼

泰晤士河

白金汉宫

分类: 心游世界
英伦往事——伦敦

    七年,是一个轮回。“七”数的结构在圣经中随处可见,上帝七天造世界,以赛亚书有七部分,最后一部分又分七个异象,启示录中的七教会、七印、七号筒、七大灾,以及耶稣斥责法利赛人的“七祸”等等。七年里,国家的经济又有了一个飞跃;七年里,房价又翻了几番;七年里,昔日的少年成为了不知深浅的青年;七年里,崭新的婚姻有了成熟的姿色;七年里,又踊跃出多少可畏的后生;七年里,有人崛起,有人末落,有人成为了昨日的残阳。。。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旋转的时代,科技、人文、观念、经济、知识、秩序,都渐渐地要和国际接轨,而建立各方有序的社会平衡和循环,是当务之急的,也是别无选择的。

    回顾已经过去的七年,那些跌宕混杂的往事,那些把玩社会的人们,在轰轰烈烈和无限精彩之后,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沙粒,在时代的风沙中,滚转,沉浮,最终被吹弃。

    这是一段七年前的往事,或者说是一个旅行。在七天的英伦之行中,我带着儿子,和曾经叱咤风云的两个男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很平常、很温馨、很令人怀念的日子。如果,不曾为名利而不顾一切,他们依然会享受着妻子的娇嗔爱恋,依然会安然于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而如今,一切都不堪回首,他们也无法再领受那些人间最真实的快乐了。欲壑如果难平,就会令人回不了头,走不回原本的路。

    今天回顾这个不寻常的英伦之行,更加怀念也许会永远失去的朋友,真希望时间就停滞在那里,往事不会流走,人还是那时的人,一切都不会面目皆非!

    二零零三年九月,我的一位国内好友邀请我同赴英国,她需要英文流利的我帮她鉴定她女儿即将在英国留学的寄宿学校,同时表示她将担负我赴英国的费用,我无法推诿,就很快地做好了赴英国的一切准备。

    那时候,好友丈夫的生意如日中天,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他拥有垄断市场的旅游集团,他拥有南方海边的足球学校,他买断名山老街的三十年经营权,他拥有一个省的足球队。。。一切一切都令人炫目又羡慕,在我眼里,只有在中国,才会令一个人在不到十年间骤然致富,而且攀登的都是险峻高峰。

    从洛杉矶直飞伦敦需要九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伦敦希斯罗机场之前低空飞越伦敦市区。俯瞰下去,泰晤士河穿过伦敦市区,河两岸耸立着庞大且著名的众多建筑物,一座座地闪印入眼帘。古老、神秘而又魅力的伦敦,一下子就在我的心里鲜活起来。我拖着只有四岁的麦克斯,早好友一家先到达他们在伦敦预定好的酒店。

英伦往事——伦敦

    五星级的The Metropolitan酒店位于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闹市区,来来往往的人们行色匆匆,眼花缭乱的车流如飞一般,充斥耳膜的喧嚣令人振奋,伦敦,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张开怀抱将我拥入怀中。在洛杉矶安静惯了,突然来到纷杂的伦敦,我真是一时难以适应。但我是喜欢看街景风情的人,还很喜欢独自欣赏,趁着朋友一家还没有到伦敦,我可以尽情地漫步在伦敦街头,赏英伦那异国情调的风景。

    伦敦九月的天气,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却早晚透满凉意。穿着在洛杉矶一年四季都脱不掉的凉拖鞋,我悠然地漫步在伦敦的大街小巷。我着一件白色中东式的短款上衣,衣领周围绣着花边,袖子是喇叭式的,袖口肥肥的,略显懒散,下身是一条七寸的中短裤,裤腿也呈喇叭状松松地垂下来,整体看上去是非常非常的休闲。

    显然伦敦人不太认同美国人式的随意性的打扮,穿着随便地走在泛着贵族气息的伦敦街头,总会引起他人的回眸。在酒店附近的街道上,男人们清一色的西装革履、十足的绅士派头,女人们则时尚高贵、不屑一顾。伦敦人无不流露出大英帝国特有的那份矜持和高傲,甚至有些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们操着一口十分跩的伦敦音,让我平时感觉很悦耳的加利福尼亚口音的美语在这里顿然失色。

    如同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的街头,伦敦也会建筑连着建筑,店铺连着店铺。店铺都是开敞式的,临街的多数是酒吧或者休闲吧。伦敦的街道大部分很狭窄,只有两车道,街道两旁的建筑几乎都具百年历史,精美的砖墙结构或者石头结构,令建筑古朴坚实且精美绝伦。我最喜欢看戴着头盔,骑着赛车的伦敦帅哥,他们的速度几乎和车速相媲美。伦敦市府为了缓解城区交通,提倡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出行,道路的两侧也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道。

    伦敦的人行道上有些座椅,总会看到一个手捧一杯啤酒或饮料的人怡然地坐在那里,单纯地品酒或者纯粹地休闲,展现着伦敦不经意闪现的那份轻松。伦敦人好像很爱抽烟,在街面上或是街口转角处,经常看到一个男人斜靠在那里,嘴里叼着一支烟,样子却一点也不流气,更不会讨人嫌,是一种懒散似的优雅,和着一份烂漫和惬意。

    伦敦街上的车纷繁多样,高档车云集,而最具特色的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伦敦出租车,这些如大头鞋般的老爷出租车是复古车型的,外面看着很小,其实内部空间很宽敞。不知怎么,看见这些出租车,就会想起福尔摩斯。最惊诧伦敦出租车的车速,即使远远地看见了红灯,出租司机也不会减速,等快到了街口,就会一个紧急刹车,随即出租车发出一声长长的刺耳的与地面的摩擦声,然后居然车子就稳稳地没有一丁点出界地停在了交通灯前。

    伦敦的警察很有意思,只看见头上那顶高高的帽子与众不同,却看不到任何随身的装备,甚至连皮带都不扎。他们总会笑容可掬,一幅绅士模样,根本和警察的身份对接不起来。相比那些身高膀圆,全副武装,令人望而生畏的美国警察,我好喜欢英国警察,这么和蔼,这么亲善,这么温柔。

    儿子很喜欢吃必胜客的披萨饼,我在和酒店相隔两条街的街角发现一家,于是拉着他走进去。这是一家自助餐性的必胜客餐厅,包饮料和沙拉,我和儿子就如若在美国一样地大吃大喝起来。没过多久,发现周遭英国人都会不经意地瞅上我们两眼,这才发现,原来英国人吃披萨饼是用刀叉的,不像美国人随手抓起一块,就直接放嘴里大嚼起来。似乎英国人看不惯我们这种没有教养的吃饭方式,有的就会露出一点鄙夷的神色。哈!都是大鼻子们喜欢的食物,居然还有这个差别。虽然意识到了,我和儿子也不会改变什么,我们依然用手抓着吃,互相你推我让地,在英国人的不屑一顾下,吃了个饱饱滴!

英伦往事——伦敦

    在我们自由自在地闲逛伦敦一天后,好友一家由北京飞到伦敦,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定居在谢菲尔德的另外一家人。这家女主人娇小玲珑,文静优雅,她手领着和我儿子同岁的大儿子,怀抱着一岁多的小儿子。他的先生则十分魁梧,看上去三十多岁,从内透着一股活力,言谈敞亮幽默,是一个很爱开玩笑的人,我们称他Tony。

    Tony好像喜欢把日程安排地很严谨,在他的计划中,我们只在伦敦待两天,然后由他开车,连夜赶回他家所在地,位于英国南约克夏郡的英格兰第四大城市谢菲尔德。

    暴走伦敦的这两天,居然天空灰蒙,一幅带死不拉活的样子,让我的心情也处于一种若隐若现的懈怠中。伦敦,这个雾都,居然没有雾,却被阴霾笼罩,之中的一切景物也都附有一层灰色。

    匆忙的两天中,我们游览了伦敦的部分著名景点。

    伦敦塔可以说是伦敦历史的起点之一,1078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为守卫伦敦城开始兴建伦敦塔。经过数代君主的扩建和修整,曾作过堡垒、王宫、监狱、皇家铸币厂和伦敦档案馆,现为王冠、王袍、兵器和盔甲陈列馆。伦敦塔其实是一个塔群,内层有十三个塔,外层有六个塔。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重点参观了最著名的白塔(White tower)和珠宝屋(Jewel house)。

    白塔是伦敦塔内最古老的建筑。它位于伦敦塔中心,是一座诺曼底式建筑,高三层,四角建有塔楼。白塔内典藏了许多皇室兵器,盔甲和战袍等,是英国国家兵器和伦敦塔博物馆。而珠宝屋内最著名的无疑是英国王室的珍贵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议会开会时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钻石的帝国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镶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钻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权杖。

英伦往事——伦敦

    最不能错失的就是参观大英博物馆,这是我来伦敦的夙愿之一。大英博物馆,又称国立历史、考古、艺术及民俗学图书馆和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并称世界三大定级博物馆。在大英博物馆里,我最感兴趣的是埃及、亚述和中国文物收藏。

    作为中国人,当徜徉在大英博物馆里的时候,除了惊叹其藏品的丰富外,就是深深的痛惜,这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竟也是日不落帝国炫耀其当年掠夺品的最佳储脏地。

    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馆最富盛名的收藏。当英国击败拿破仑取得了埃及的控制权后,大规模的埃及古物掠夺性收藏就从那时候开始。大英博物馆约有7万多件古代埃及藏品,仅次于埃及开罗博物馆。其中有著名的罗赛塔石碑、亚尼的死亡之书、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都是古埃及艺术中最杰出的作品。

    亚述(Assyria),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个王国(在今伊拉克北部),公元前8世纪到7世纪,亚述人迅速崛起,征服了巴比伦等相邻国家,后被新巴比伦王国灭国。其后泥沙湮没了这个王国,直到近代伊拉克沦为英国的保护地,英国人挖掘了亚述王宫及其它亚述古城,亚述文明的辉煌才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大英博物馆,则收藏着全球独一无二的亚述宝藏。

    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已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竟达2.3万件。这些中国文物囊括了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乐大典》等超级国宝,时间跨越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

    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厅里,敦煌壁画、唐三彩《马》、宋磁州窑《马戏枕》、元《青花鱼藻纹大盘》、明宣德景泰蓝、清德化白瓷器等一一映入眼帘。还有东晋顾恺之作品,中国国宝《女史箴图》,竟然也成为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严加保护,不公开展示。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里,观看自己国家的国宝,感觉耻辱、悲凉和无奈。记得Tony在参观中国馆时说:这群王八羔子,就是强盗啊!强盗固然可恶,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中国一直强大,这些强盗敢这么明抢暗夺吗?

英伦往事——伦敦

    隆重而繁琐的白金汉宫卫兵换岗仪式也是到伦敦旅游的必看节目。白金汉宫是英国女王和英国皇室在伦敦的主要场所,从外部看就是一栋很普通的宫殿,但内部却是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宫殿外的换岗仪式想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换岗仪式。

    在嘹亮的鼓乐声中,新卫兵从惠灵顿兵营[Wellington Barracks]出发,一路行进至白金汉宫前广场,与老卫兵在这里举行交接仪式。一共有五个步兵团,其中的爱尔兰卫兵因其佩戴的人造熊皮礼帽而格外显眼。过了十二点,换下岗的禁卫军士兵走出白金汉宫的大门。

英伦往事——伦敦

    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它发源于英格兰西部的科茨沃尔德山,绵延300多公里,从西向东穿过伦敦市区,最后经诺尔岛注入北海。泰晤士河不宽,把伦敦分为南北两部分,跨河搭桥竟有34座之多。这些桥的结构和风格各有特色,把两岸连成一片。它们的存在使伦敦依旧焕发着光芒,体现着独特魅力。行走在泰晤士河畔,感觉并不是很美好,河水浑浊,岸边凌乱又嘈杂,只会在两岸的建筑中,感觉到英国不一般的风情。

    泰晤士河边的“伦敦眼”(看博文头图),实在是伦敦疯狂的城市创举。一个摩天大转盘,在泰晤士河南岸落地,调皮地和河对面的古迹建筑群隔岸相望。进入“伦敦眼”,透明舱徐徐上升,十分平稳,可在舱内走动观景。往下俯瞰,雄峙的议会大厦、横跨泰晤士河的威斯敏斯特大桥、巍然的大本钟、波光闪动的泰晤士河上打着浪花的快艇、泰晤士河堤上的狮头青铜塑像,以及伦敦方圆25英里范围内的种种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也曾匆匆地到过伦敦的唐人街,Tony在那里请我们吃了一餐粤菜。很惊奇来自于西安的他,居然说一口流利的粤语。这个曾被称为中国足球第一经纪人的小伙子,有着不一般的聪明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中国龙腾虎跃,也会腾云驾雾。伦敦唐人街的粤菜很正宗,但环境则不敢恭维。好像我到过的唐人街都摆脱不了脏、乱、差的特点,唯一还感觉整洁舒服的是旧金山唐人街。难怪很多老外一提唐人街就会摇头,不知实情的,以为唐人街就是中国或者中国人的象征。

    在参观完伦敦的第二天晚上,Tony就开着车,拉着我们,连夜奔向了谢菲尔德。http://img.users.51.la/16597139.as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