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湖南凤凰古城沈从文心如伊甸心园 |
分类: 心恋中国 |
而在沱江两岸,吊脚楼彼此挨着,经过风雨洗礼的瓦片屋顶和木墙,呈现着历史的颜色。
过江的石丁坝,人在上面走,影在水中游。
桥下,沱江冷冷地水漾轻波,若一根翠亮的薄绸裙带,松松地皱缬着,忽而由北一折而来,又殇然远去。波光律动,吊脚楼的斑斓碎影倒映融化其中,远远近近的轻舟泊着。夕阳的余晖斜斜散射江面,光影流溢,“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意境可见一斑。
江畔,一径长长石板路,植一行翠拂人首的垂柳,其后屋舍俨然;另一侧,独具湘西地域特色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绵延而去。灰黑色的瓦面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像一阕多声部复合乐章,饱含着动感。
城后横着起伏不定的青峦,山巅尚留得晚霞最后一抹残红,美丽得有种失去实体的神秘质感。
江上晚来堪画处,那恬美宁静的氛围,让人的心也一下子鲜活亮丽起来。
众多家庭手工作坊在你面前现场展示祖传手艺:有芝麻没有芝麻的姜糖、不沾牙的糯米扭扭糖、甜甜的猕猴桃干、趁热打铁的银饰、苗族的传统服饰。。。
不买也没有关系,一路上品尝过去,简直味觉的享受,当然也万分养眼。古街上分布着各种打扮的艺术家,摄影、水墨、油画、素描、篆刻是应有尽有,如若我也是艺术家,定同他们一样脚下生根,断然离不开凤凰了。
杨家祠堂始建于道光16年(1836年),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个建筑做工精细,设计精巧,做工精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在这张椅子上坐一下,是否感到那番凝重?
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故居往东200米便是秀丽的沱江。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于苗族情调。熊希龄先生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
若想在江边找个地方安静地坐一下吹吹风,却很难得,因为到处都很闹腾。如果静下心来,可以顶着酒吧的音响,在江边的台阶上,看冉冉升起的月亮。
低垂至江面的灯笼,分不清倒影和实物。
远处的虹桥通体晶莹透亮,神秘的万明塔从窗洞里流出温和的宁静的力量,仿佛有唐玄奘在扫塔的错觉。
此时此刻,除了狗吠声,只有一江春水迢迢不断声。。。
夜深,笑渐不闻声渐悄,独自依仗听江声,又是久久无法入梦的夜。。。
石板路面被岁月的鞋底打磨得锃亮,深仄的小巷幽幽地向两侧延展开去,街边满布着姜糖、银饰、蜡染、苗族刺绣等店埠,房屋小巧雅致,晕黄的灯光散泄出来,斜斜洒了小半边街面。
店中多有人们围坐着,娓娓闲谈絮语,从容不迫,淡泊自如,像正咀嚼着生活深永的滋味,透着种浓得化不开的宁逸感觉。令疲惫于都市生活的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踏实,及宁静中淡淡的、隐隐的、如丝如绒的怅惘。
曲径通幽,无需选择方向,随意拐进任一条悠长寂寥的巷道,简陋平实的老屋,高耸的封火墙檐牙高啄,扑面的亲近带出一抹浓浓的古韵,在白云苍狗的变幻中依稀留下逝水年华的点点滴滴,很沧桑又很平和。
那份出世的宁静格外令人感动,宛如脱却人间尘俗而飘飘欲仙于边城的氤氲, 这一切已经足够了。
江中游鱼,桥头明月,城上清风,皆可下酒,文意野趣,真如自在。
朝而赏,暮而游,不经意间已触摸到凤凰的纹路和脉络,相形之下,诸多名胜景点,不过是视觉下的表相,只成了一晨一暮两番美景的注脚和佐证。
人与景的相识是种缘份。旅游,除了是享受,更是一种情调,一重氛围。其中的无限韵味,要靠你放慢脚步,在喧嚣的人潮中去玩味,在平淡无奇中去发现。
在旅程中,用眼和心去品读,让灵魂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旅游成为一种艺术的文化行为,一种从头到尾轻松愉快没有异化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