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畅所欲言2009
畅所欲言200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5,212
  • 关注人气: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人即课堂”——关于李凤群的《长夜》

(2020-07-20 10:17:13)
标签:

文化

“他人即课堂”——关于李凤群的《长夜》
分享到:

来源:《收获》 | 杨庆祥  2020年07月20日08:30

我最早读到李凤群的作品,是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大野》,写长时段的历史,写小人物的命运悲欢,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是也暴露出中国当代作家普遍的问题:第一是太着力于线性时间的书写,用线性时间作为叙事的基本动力;第二是缺乏完整的结构意识,结构受限于具体的物理时空。

我同意很多批评家的观点,当代汉语写作的中短篇小说已经趋于世界级水平,但是长篇小说整体偏弱。我前几天刚刚参加北京文学高峰论坛,跟作家宁肯在那里聊天,我们都认为,中国的长篇小说好像总是差那么点意思,但是“那点意思”到底差在什么地方?还得靠作家和批评家去发现和弥补。可能那点意思补上来以后,我们的长篇小说就可以比肩一流作品了。这些是题外话,按下不表。

这次我读的是李凤群最新完成的中篇小说《长夜》,这个作品让我很惊喜。她以前的作品往往以乡土中国为题材,但是《长夜》把视野定格在了美国波士顿,写一群在美国的中国人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题材和国际化的视野,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的作家应该有更开阔的题材意识。我们阅读很多欧美作品时,会发现作家的写作地图是非常辽阔的,比如最近获得诺奖的德国作家汉德克,即使一个小短篇中,都有多语种的生活经验。但是中国作家的写作地图一直相对来说比较局促,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好倾向是,很多有海外经验的作家把写作的版图不停外扩,我觉得这是前瞻性的选择。

《长夜》的国际化的视野不仅仅体现在选材方面,还包括背后体现出来的作品主题和内涵。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看起来很简单,一个留学生失恋了,女朋友不辞而别,他心情很郁闷。正好当地的一帮中国富豪邀请他参加一个晚宴,他在晚宴上碰到了一对外表看起来非常不般配的夫妇,男的特别帅,女的特别丑,这里大概借鉴了《巴黎圣母院》“美丑对比”的叙事原则。这个男的外表非常好看,非常有力量,但是内在非常虚弱;这个女人外表很丑陋,但是内心非常强大,有掌控欲。然后他就听这个男的讲了一个故事,当这个故事结束的时候,这个留学生也被短暂地治愈了。

作品涉及非常重要的现代主题:第一,对陌生空间的进入,陌生人进入到陌生的空间里面,比如说巴尔扎克的《金发女郎》也有类似的设置。这个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性的空间,更是一个社会空间,主角在这个社会空间里面发现资本、社会、阶级和人性的秘密。《长夜》里面的秘密就是那个讲故事的冷姓男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被他的妻子俘虏和控制的。这里面借鉴了哥特小说的叙事模式,有点像在篝火旁边听人讲故事,然后这个故事的尽头是一个非常惊悚的秘密,当然这个小说里面的秘密并不惊悚,这是第一点。

第二,这个小说里面塑造的冷先生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他本身有很强烈的生命力,但是他碰到他的妻子以后,他发现他完全没有力量了,一步一步被他的妻子所控制。他的妻子外表看起来非常粗糙,从来不打扮自己,她只喜欢打扮她的丈夫,但她是一位内心非常有决断力、果断的女性。这个男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臣服在这个女人面前?这个女人象征了什么?这个女人是资本的象征,她是一个靠买卖土地起家资本家的女儿,自己后来也成为一个资本女性。所以这个男人最后不是被女人驯服的,是被庞大的资本驯服的。

小说里有一个细节,当这个男人有一次婚外恋经历的时候,妻子跟他算了一笔账:你如果跟这个女人结婚,你要负担她什么,你要付出多少,你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你如果跟着我什么都有,你会过上优越的生活,这个男人立即就放弃婚外情了,说我还是回来继续和你生活吧。这是一个饶有意味的情节,冷先生放弃了自己的意志,这个人物如果放在当代文学史的谱系里考察会更有意思,中国当代写作里面的男性主人公往往都是有强烈生命意志的,充当着女性的保护者和范导者。但是这个冷先生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过最物质的生活,所以这个男人是中国当代写作里面一个从历史中脱落的、丧失了意志的人,他是被成功驯化的形象,这个形象暗示了一种不同的历史视野和性别视野。

第三,这个小说里面出现了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叫“他人即课堂”。这个留学生最后听了冷先生的话以后,接受了这种教育,所以这个小说有一种劝诫小说的意思。劝诫小说其实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小说传统,整个“三言二拍”其实都是劝诫小说,就是暗示读者要从故事里面受到教育,学到人生的经验,从而改变或者升华自己的人生。

这个叙事者留学生从冷先生这里学到了东西,所以说“他人即课堂”,但是我们会想到萨特的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所以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是什么呢?这个留学生是学数学的,这个中国的富豪是搞投机的,都是与金融相关的。留学生的女朋友曾经幽怨地跟他说,你学数学有什么用呢?这里面的隐喻是金融学对数学的胜利。数学是哲学,所以这是金融学对哲学的胜利,也是投机对劳动的胜利。留学生最后跟他女朋友分手是因为他不愿意投机,他不愿意出卖自己实验室的秘密,他想诚实地劳动,但是最后他失败了,他女朋友抛弃他了。李凤群在这部《长夜》里展示了非常自觉的现实批判意识,小说中说“历史总是重复上演这样的命题”,所以投机对劳动的胜利,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命题,也是一个历史的命题,因此它更是一个人性的命题。至于个人怎么去选择,作品其实并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因为小说家不负责提供答案,小说家只提供纠结和纠缠,答案留给读者。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成文,李凤群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