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10-01-13 09:45:53)
标签:

生活

生存

乞讨

沉思

奋斗

乞丐

现实

杂谈

分类: 7.生活建筑篇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6日,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村口的众多宣传标语中一条关于乞讨的“站起来,活出尊严”的标语。甘肃省岷县小寨村,因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乞丐村”而闻名全国。可如今,小寨村的12个社中,仅有一两个社仍有这种现象。而在外界长期的“过分关注”下,小寨村正名的过程依然相当漫长。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大山中的小寨村全貌。“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是讨要的人。”这个说法得到了村支书杨金忠的印证。而记者发现,如今真正靠乞讨为生的小寨村及周边村庄的人们已经很少。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村口,带着孩子在晒太阳的妇女。大致从1999年前后开始,小寨人外出讨要开始从讨要米面、馍馍、解决温饱向讨钱、谋利转变。尽管当地人也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很光彩”。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水坪村小学,面对记者的采访,放学后的学生挡住脸,快速地跑回家。在这个另类成名的地方,当地人对在城市的乞讨经历讳莫如深。他们大多声称是外出务工。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6日,甘肃,川都村,后栋拿着一家三口的合影展示给记者看。后栋今年10岁,5岁那年开始跟随父母外出乞讨,直到上学的年纪才回到家。这5年,父母利用两个儿子轮流外出行乞。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6日,甘肃省岷县小寨村,小寨村一处关于乞讨的宣传标语媒体的报道在2009年再次迎来小高峰。这一年,离小寨千里之外的济南市承办大运会大型赛事。一项针对流浪乞丐问题的专项治理由此展开,包括来自岷县的乞丐们被遣返回乡。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水坪村小学,面对采访,孩子们拿书挡住脸,反应竟是如此的一致。一名男孩跟记者说:“叔叔,我不想上报纸,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去乞讨了。我跟老师保证以后都不会再乞讨了,我想好好上学。”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省岷县小寨村,晾晒当归的小寨村人。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当地“中国当归之乡”品牌的日益扩大,不少头脑灵活的农民正依托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勤劳致富。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小寨小学,不少孩子要骑自行车经过十余里的土路才能到学校,一位学生在放学后,骑车穿过尘土弥漫的土路。为防止寒、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带领小孩外出行乞,当地一些中小学学生被要求每隔10天必须返校。
走进中国第一乞丐村
 2009年12月25日,甘肃,大寨社的一位小朋友。外界的过分关注和“污化”,让小寨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而“乞丐村”背后真正的成因还是严重的地域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小寨村正名的过程依然相当漫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