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鼎湖听泉
鼎湖听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94,129
  • 关注人气:2,0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邑之战:汉武对匈奴第一战缘何败了

(2019-12-01 15:20:24)
标签:

历史

马邑之战:汉武对匈奴第一战缘何败了

史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之后,就毅然决然宣布废除从曾祖刘邦以来屈辱的和亲政策,不想再以委曲求全来换取生存空间,而是代之以铁血横扫匈奴,“壮饮胡虏血”,一雪前耻。

基于战争的需要,汉武帝旋即进行了积极的军事部署和人员安排,当时皇帝委派对付匈奴很有经验的“飞将军”李广等名将集结边郡要塞,加强骑兵部队的建设,以便随时吹响攻击匈奴的冲锋号。

到了公元前138年,完成必要军事集结的汉武帝即派张骞首次出使西域,除了想打通西域,最大的目的和着重点还是在军事打击匈奴上,那就是通过联合西域的大月氏,断其右臂,前后夹击匈奴,让匈奴腹背受敌,远交近攻,用兵指向性很强。

总之,经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的不懈努力,到汉武帝时代,对匈奴用兵的各方面条件已经趋于成熟,只差天子的一声令下了。
 
马邑之战正是这一系列军事部署的产物,同时吹响了帝国反击战的冲锋号,它也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第一次战斗。


事情起于公元前134年匈奴向汉帝国的“和亲”请求,通过这次和亲,汉帝国设计了一次“诱敌深入”的伏击战。


反正这次的和亲已经调了个个,不再是之前为了息事宁人的委曲求全,而是匈奴人低姿态的“高攀”,向大汉释放善意伸出的橄榄枝,因为此前汉武帝就曾高调宣布废除“和亲政策”,便是腰板硬朗了的缘故。及至接到匈奴人的和亲请求(这回是匈奴求而不是大汉主动送),汉武帝便牛气十足地命群臣商议这美女还该不该送给匈奴,一时间更是群情激昂,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且分个不送派和主送派什么的。


不送派以大行令王恢为代表,他慷慨激昂地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原因就是即使送再多美女,贪得无厌的匈奴人还是屡次背弃盟约不断扰边,送了也是白送,不如不送;而另一大臣韩安国(御史大夫)为主送派代表,他的理由是匈奴仍然兵强马壮,大汉还没有足够的军力来消灭它,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还是先奉行“和为贵”,继续送美女笼络,群臣们还有很多人表示支持韩安国。不知什么原因,这回强硬的汉武帝却听取主和派的意见(是不是另有所图麻痹敌人也暂时存疑),决定挂起自己的强硬政策,继续与匈奴和亲,送上惹火美女。


果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有了一点“兵不厌诈”的况味,令人怀疑汉武帝当初答应和亲的初衷。


公元前133年,雁门郡马邑县富商聂壹(据说是一个“双重间谍”),先是诱惑匈奴单于说自己愿意做内应,让匈奴来攻打马邑。然后又通过主战派大行令王恢向汉武帝游说,要趁匈奴刚刚与汉朝和亲没有防备之心,设伏兵突然袭击来犯匈奴,即可出奇制胜。王恢怕汉武帝下不了决心,还特意向他讲授了战争史,用战国时期的弱小代国北抗强胡、南御诸国的事例来鼓励皇帝打击匈奴,顺便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问题,居然把汉武帝也给说得动心了,雄心勃勃的他旋即精心准备设计伏击匈奴,打响马邑之战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发动的第一次对匈奴的大兵团作战,实际上也是汉朝对匈奴的正式宣战,且在行动上结束了自汉高祖以来的长期和亲政策,自此之后,“武帝长久的御宇期间,前后执行这样的战役8次。”(黄仁宇语)

  
    马邑之战是一场典型的伏击战。关于中原军队和北方匈奴的军事对抗,据史料显示,在汉之前的战国时,仅有两次对匈奴用兵的胜利,一是赵国名将李牧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另一次就是后来冤死的秦国名将蒙恬率30万秦军北击匈奴,大破之,其余的都是防御为主。汉武帝此次克隆了李牧的诱敌深入计,可惜功败垂成。

马邑之战并不复杂,它是如此展开的:公元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精兵30万,由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等将领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设伏,单等被诱骗的匈奴人进入汉军包围圈一举歼之。

为了万无一失,汉武帝还有意派遣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领兵3万迂回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以便从旁断其后路,袭其后勤供应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要除恶务尽的样子(这本身也是王恢给皇帝献的计)。

布好了口袋,就单等用计引诱敌人往里钻了。

于是,间谍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逃到”匈奴见军臣单于。然后,聂壹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手下有数百死士,能斩杀马邑县令、县丞,献城归降,到时全城牲畜和金银财宝也尽归匈奴所有,而且没有什么苛刻的附加条件,只要求匈奴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追剿。

有这等好事等着匈奴人,军臣单于早已心花怒放,发财美梦也相对降低了单于的智商,甚至于不想用点脑筋来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局”,诚所谓成语所云利令智昏是也,反正军臣单于一听到聂壹的话,十分欢喜,立马就同意了他的计划,除了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还派使者随同聂壹先潜入马邑,单等剐了马邑县令,然后大举进兵。

聂壹返回马邑后,就与县令密谋,以斩杀死囚来假冒县令、县丞,割下首级挂在城门之上,冒充为县令、县丞头颅,然后让匈奴使者“参观”,让其信以为真(反正使者也不认识县令),同时催促匈奴赶快进兵,不要错失良机,云云。

军臣单于接报后,大喜,金银财宝和美女正在向他招手呢,于是立马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而当匈奴大军来到距马邑县城百余里的地方时,却因为一点小事情改变了整个战役的走向,始料不及。

因为很有战斗经验也善于观察战争形势的军臣单于发现沿途虽有牛羊遍野,悠然吃草,却无人放牧,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警惕性很高的军臣单于的怀疑,善于见微知著的他立马判断出此中一定有诈,估计是汉人“坚壁清野”单等我们入局,于是下令停止急行军,还派人攻下一边防小亭,俘虏了汉雁门郡的尉史,以了解情况。

在严刑威逼下,终于汉尉史为了活命,只得将汉军的设伏计谋全部和盘托出。军臣单于听后一惊一诧的,然后转忧为喜,惊的是差点因为贪心而全军覆没,喜的是终于老天有眼,命不该绝,得到尉史知道实情而不上当,高兴之余还喜孜孜地封汉朝尉史为天王,然后下令立即撤军。

匈奴人一撤军,便宣告了汉军作战计谋的破产,其时有点不甘心的汉军还追到边塞,因为追不上,就只能全军撤回,无功而返。而想侧击匈奴的王恢,因思忖敌不过匈奴主力,也不敢贸然出击,最终是灰溜溜退还,一无所获。

马邑之战由此结束,没能打起来。当然,即使是因为偶然因素失败了,马邑之战还是被赋予了多重历史意义,在这方面决不会是“一无所获”。

虽然马邑之战因一个小细节(为什么不假装派几个人看一下牛羊呢?真是百密有一疏,传忌之道没做到家)功亏一篑,汉朝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但这却不意味着一点意义都没有,这好歹也是汉朝对匈奴的第一次正式宣战,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汉武帝主动打响对强大匈奴的第一枪,从此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对匈奴反击战的序幕,其历史意义不可小觑。

关于此事,有历史研究者还曾进一步假设,如果马邑之战能旗开得胜,匈奴10万虎狼之师被大汉30万大军围歼,从此换来二十年的边境平安,放慢了防务,不再举全国之力对匈奴穷追猛打,让匈奴人有喘息机会,那么进行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之后的匈奴最终还是西汉的最大威胁。

最重要的是,马邑之战给很想建功立业的铁血皇帝汉武帝上了一场最生动的战争课,那是任何军事理论家都不能亲自授予他的。正是马邑之战的失败,使汉武帝明白了用步兵被动防御,根本不能解决来无踪、去无影的匈奴骑兵的灵活作战方法和持续骚扰,只有改变战争手段,实行新的军事变革,也就是以强劲的汉朝骑兵主动出击,深入敌国和他们正面交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大规模歼灭敌军的力量,跳出此前的战斗旧模式,才能彻底改变西汉自立国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创了汉朝“长途奔袭”的新战法,涌现出了卫青、霍去病等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铁骑名将,铁马冰河踏过之后,便是曾以骑兵自傲的匈奴人的噩梦,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形势,成就了汉武帝的“盖世武功”,留下了史上最流光溢彩的大汉盛世传说,虽然此中也留下了李广难封、苏武牧羊的以悲凉为基调的历史典故,不过主旋律始终嘹亮豪迈,令万世景仰。

马邑之围失败后,汉武帝只好让主战派代表王恢当“替罪羊”,王恢被迫自杀谢罪,背了“黑锅”,甚至于求王太后通融也没用,必须要有一个出来扛这失败的责任,好向民众交待,以平息大众舆论,不过王恢以自己的血唤起了皇帝的用兵决心,从此汉朝铁骑踏上匈奴国土,壮饮胡虏血,不亦快哉!这背锅侠做得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