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江南柳·隋堤远》赏析

标签:
宋词张先送别柔情杂谈 |
《江南柳》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此调即双调的《忆江南》。词中写的是别情,调名“江南柳”兼关题意。通首作女子口吻。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
开篇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树,后人称为“隋堤”。前两句通过“隋堤”展示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图景,寄有依依别情。一个“远”字,对别者是长路漫漫;对于送者则刻画出依依目送的情态,八个字的含意可谓丰富了。这两句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的展开送别的图景。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上片后三句是说,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看见人们分手道别,悲苦就油然而生,更何况是送别自己的亲人呢?
第三句则着重古往今来送别情事,一个“多”字,概括性极强,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士全部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的普遍,也就容易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同情感了。
上片四句没有具体的写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的叙写普遍的离情,“亦愁生”微露主观情感。末一句则用“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自关情”——即个人眼前的离别情事。由于递进,更觉深刻。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下片前两句是说,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你远去,伫立良久,从日落到月出,月亮已经挂上西城的天空。
过片词意有一大跳跃,已经是别后。别时的种种情事被省略了,这里着重写送者在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在城楼延伫的时辰之久,从日落到月出。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末三句是说,倚着城楼望了又望,内心产生一个美好的向往: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皎洁美丽的月亮,陪伴着你行千里。
“亭亭”二字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女子身份也由此见出,“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充满挚意柔情。
这首词没有具体刻画送别情事,但通过古今别情来衬托一己的别情,有烘云托月之妙,全词也没有点明双方身份、关系,被称作“君”的甚至没有直接露面,但通过新月亭亭的意象和伴行着想,给读者以明确的暗示。
附录《江南柳》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译文
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看见人们分手道别,愁苦就油然而生,更何况是送别友人的自己呢?站在高高的城楼看着友人远去,伫立良久,从日落到月出。月亮已经挂上西城的天空,依着城楼望了又望,内心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这皎洁美丽的月亮,陪伴着你行千里。
注释
前一篇:张先《惜双双·溪桥寄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