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春城时评
春城时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77,457
  • 关注人气:31,2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来论)水泥牙齿吞噬着城市的温度

(2012-07-04 01:38:47)
标签:

杂谈

赵勇

 

    深圳“见到乞讨流浪人员就扣分”的市容考核指标刚被舆论指责为变相“禁乞令”,广州多处高架桥底浇筑水泥锥的消息就接踵而至。很多市民怀疑,设这些水泥锥是为了防止流浪乞讨人员在天桥底下露宿,因为“没有这些水泥锥之前,很多流浪乞讨人员都在天桥底下过夜,现在就看不到了”。怪异的是,在媒体曝光了这些高架桥下的水泥牙齿之后,包括城管局、交通局等部门在内,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愿意承认,这些水泥锥是他们设的。(7月3日《南方都市报》)
    高架桥下的水泥锥森然而立、布阵整齐,想必任何一个临时工都不会有如此神通,这些水泥锥是某个管理部门所设已经断然无疑,不愿认领,无非是为了躲过舆论质疑的风口浪尖。但认领虽可暂躲,这些水泥牙齿,却已经实实在在地吞噬了城市的温度。
    也许管理部门会说,设立这些水泥锥,是为了减少流浪乞讨人员露宿高架桥下的危险,也是为了城市的面貌整洁。理论上说,这些水泥锥的确有这样的功效,但这些无法成为设立水泥锥的充分理由。事实上,与这些不能确定的功效相比,一座城市尽可能给弱者提供最大的生存空间,才是它的温度所在,更是管理者最应该秉持的善意。就好像,街头小贩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所谓的市容整洁,但管理者却不应该因此禁止小贩在街头谋生,因为,权利也是有先后顺序的,与观赏整洁市容和路上不堵的权利相比,小贩们的谋生权利,显然应该处于更优先的位置。
    一座城市的温度,在于弱者有多大的生存空间,更在于城市管理者有多大的善意去维护这样的空间。一些城市的管理者之所以容不下流浪乞讨人员,甚至还出台各种带有强烈排外色彩的管理措施,其根源,就是没有看清楚权力的边界,更没有搞明白权利也有先后顺序。若不是为谋生计,没有人愿意流浪乞讨;若不是无家可归,没有人愿意睡在天桥底下。城市管理者是为这些最弱者提供保护和帮助,还是设立一排排的水泥锥,让他们失去最后的栖身之所,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