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元我是就地取材,
包了豆沙和巧克力两种馅儿. 混在一起煮, 吃的时候有种探究的感觉.
各种馅料的汤元混放在一起卖, 有一个商业名称叫"什锦元宵". "什锦"这个词在我小的时候是常见的. 什锦果脯, 什锦酱菜,
什锦(杂拌)糖, 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口味的同一种东西混放在一起, 使购买者可以中低的价格品尝各种味道, 比如平时价格较贵的高端品种.
但你买到手的袋子里有什么就要看运气了, 在满桌的水果糖里或许可以挑出几块大白兔龙虾酥或太妃糖,
在吃了无数青丝玫瑰冬瓜条后可以抢到一块苹果脯或蜜枣儿. 正是这种发现寻找的乐趣一度吸引着无数的大朋友小朋友,
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这其实是一种无奈.
扯远了,
回到元宵. 忘了那时我几岁, 爸爸买了二斤什锦元宵, 有芝麻, 花生, 豆沙等各种馅儿的,
其中就有最吸引人的高端品种----巧克力馅儿. 那时候的巧克力是很稀罕的东西呢. 妈妈煮好元宵, 我们几个小朋友各个兴奋异常,
专心探寻自己碗里的秘密, 期望自己是第一个吃到巧克力的人. 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我们谁吃到了巧克力馅儿的元宵,
我满脑子的记忆里就只有爸爸的希望和失望的样子.
当我们大多带着未尽的兴致吃完碗里最后一个元宵抬起头时, 才开始关注其他人的收获. 爸爸吃一个元宵, 我们就瞪着他, 听他说:"不是";
又一个, "不是"; 再一个,"还不是"; 再, "又不是", 再再......
不记得爸爸吃了多少元宵, 但感觉是吃了不少, 而且失望不小, 所以我也记忆深刻. 这几句"不是", "还不是", "又不是"
也就成为了我家那一段时间的流行语, 而且哥哥是用得最好的, 语气表情惟妙惟肖.
每每吃汤元,
就会想起这一段. 现在我们都不用再这样去选择我们想要的东西, 但生活中偶尔的探寻还是充满乐趣的. 还是很喜欢看爸爸当时的样子.
另: 我的发现,
其实男人对甜食的喜爱不比女人少, 而且可能更多, 并随着年龄增长, 会越来越爱吃甜食. 现在想想,
当时的爸爸没准就是借口多吃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