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代一双人
----读纳兰性德《画堂春·浆向蓝桥易乞》
青瓦檐角的雨滴,敲碎了满院春光。窗前的纳兰性德捧着一卷墨迹未干的词稿,眼尖掠过
“一生一代一双人”
的墨迹,忽然觉得这七个字沉甸甸的,像是坠着千钧的月光,压得人心头生疼。明明该是最圆满的期许,天作之合,却偏偏成了最苍凉的谶语。
都说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可于相思之人而言,不过是漫长的煎熬。隔着千里山河,目光所能触及的,唯有云影徘徊;耳畔萦绕的,尽是风声呜咽。思念如同春日疯长的藤蔓,缠绕着每一寸光阴,却终究寻不到可以依附的枝桠。看窗外花团锦簇的庭院里,看桃李争艳,柳絮纷飞,却不知这无边春色究竟是为谁而绽放,满心满眼皆是荒芜。
蓝桥的故事总被人传颂,仿佛那是缘分降临的象征。人们总说,只要有缘,蓝桥相遇并非难事。可谁又能知晓,比相遇更难的,是相守。就像嫦娥吞下灵药,虽得永生,却要承受独守广寒宫的孤寂。即便手握通往幸福的密钥,也未必能叩开命运的门扉。多少深情,被现实的洪流冲散;多少眷恋,化作了午夜梦回时的一声叹息。
牛郎织女隔着浩渺烟波,尚能执手相望。他们虽一年只能相聚一次,却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在鹊桥上倾诉衷肠。这让纳兰不禁幻想,如果能与心中所爱相会,哪怕是粗茶淡饭,哪怕要舍弃世间繁华,又有何妨?只要能并肩看日出日落,听潮落潮生,就算贫困潦倒,也甘之如饴。
暮色渐浓,烛火摇曳。窗外的月光洒在案头,将词稿上的字迹染得愈发清晰。“一生一代一双人”,这简单的愿望,在现实面前却如此遥不可及。可即便如此,心中的执念依旧不肯消散,就像那永不熄灭的星火,在岁月的长河中,固执地闪烁着,等待着那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圆满。
爱情真是使人欢喜使人愁。明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怎奈分隔两地,暗自神伤。容若一向讴歌爱情,字字句句都是爱情的悲唱。由困顿到渴望,从爆发到解脱,这期间的情绪波动,便是这首《画堂春》创作的源泉,落下的却是重重的悲伤一笔。
附纳兰性德《画堂春·浆向蓝桥易乞,》: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词中“蓝桥”典故出自唐传奇《裴航遇云英》。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