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2009-05-22 17:23:27)
标签:

日本

婚俗

礼仪

结婚

新郎

新娘

喜庆

杂谈

分类: 老子的故事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我在日本东京浅草寺拍摄的新郎、新娘迎亲仪式)

    日本奇特的订婚礼:日本人订婚要赠送奇特的礼品,每一样礼品都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礼品用华丽的纸张包装,包括:干墨鱼,象征男性生殖器;海藻,用来比喻能生育的女人;一根长长的亚麻线,表示白头偕老;一把折扇,象征将来财源不断。日本新娘在婚礼上穿的白色丝绸和服原本是18世纪和19世纪日本武士结婚时新娘所穿的礼服。白色既是新生活的开始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生活的结束,因为新娘已经不再是父亲的女儿,而是丈夫家的一名成员了。传统的日本婚礼上,新娘的头发应该挽起来,用龟壳梳子束紧。在婚礼上,新娘子还要换好几套衣服。一次是脱掉白色礼服,换上绣有吉祥图案(像仙鹤,花朵等)的华丽礼服,颜色为金,银,红三色。然后还要换上另一套深色,未婚少女穿的和服,这是新娘最后一次穿这种式样的和服了,作为她纯真少女时代的结束。新郎应穿黑色丝绸和服,和服下穿斑纹摺裙。新郎手持白色折扇,脚穿白色便鞋。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车夫在卖力的拉着新郎新娘,新郎、新娘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日本婚礼仪式遵从传统道教习俗,在仪式最后一项是共饮青酒,男女双方共同分享盛在三只扁平杯子中的米酒。这三个杯子从下往上依次垒放,新郎第一个拿起杯子,小喝三口,再传给新娘,新娘也连续小饮三口酒,再接着将酒杯依次传给其它亲友,然后再开始喝第二杯和第三杯。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新郎、新娘的家人也一同随行)

    古代日本的访妻婚最早是传自朝鲜半岛,盛行与大和时期并延续至平安时代,在12世纪之后随着武士政权的建立才逐渐消亡。上古时代,日本每年春秋二季,各地都有歌垣,男女在此对歌相会,两情相悦者即可好合之后长相交往。此外,邂逅相识,萍水相逢,只要是一见钟情者,都可向对方求婚,并不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迎亲的车队浩浩荡荡)

    战后日本最为流行的婚姻方式为“见合氏”与“恋爱婚”。“见合婚”即相见之意,男女双方原素不相识,经媒人说合而认识,相见场所一般是在媒人的家中,或在宾馆、饭店、剧场、茶馆等公共场所。见面时女方穿高雅的和服或西式套装,男子西装革履。男女双方互相提问,时间以一小时为宜。结束后,男方要主动送女方回家。相见结果最迟在一周内双方都要告诉媒人,如满意则请媒人通知对方今后继续交往,反之则托媒人婉言谢绝。“恋爱婚”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由恋爱,是由男女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缔结婚约而成婚。1990年后,约有85%是“恋爱结婚”,其他则为“见合婚”。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新人的长辈们做在车上,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

    当时男女之间的相爱与所谓的求婚,不管形式还是内容都是绝对自由和宽泛的,以至像这种向路人偶遇的女子打听其芳名与住家的都算是一种求婚的形式。彼此中意的男女双方到了夜里,先是男子来到女家屋外,或是轻吟低唱,或是情话绵绵,女方在屋里亦是与之唱和赠答,传情送意。当这爱情的序曲奏完之后,男子也就顺理成章的潜入女家,但男子须于次日早早离去,至于双方所生子女则由女方抚养并与之共同生活在一起。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男女婚配对日本人来说,不仅是男女双方个人的终身大事,更是双方家族的在事,因此日本人对待婚姻的态度非常现实而很少浪漫,婚配过程也非常复杂,往往要到政治、经济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左右。注重门当户对是日本人婚姻的一大特点。富家子女只有觅得地位和财富与自己相等的婚配对象,才能获得父母和家族成员的认可并得到支持。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新人的外婆、奶奶也是高兴的到处张望)

    婿入婚是“女娶男嫁”的方式,在日本历史上已流行了一千多年。当女方父母承认男方为女婿时,双方的婚姻关系便得以成立,这时女婿就要常住在女方家里,并为其劳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将妻子接回男家举行披露宴。目前在日本各地仍存有此俗,尤其在伊豆诸岛较完整的保留了此种婚俗。

我拍摄的日本婚俗礼仪(图)

    嫁入婚是女嫁男娶的婚姻方式,新娘的母亲陪女儿抬一桶水到男家,如果男方母亲愿与新娘见面,则表明了应允,婚姻便算成立了,然后择吉日举行婚礼。婆婆去世后,媳妇便成主妇,正式嫁入夫家,并举行披露宴。在进行披露宴之前,男家若对媳妇不满,仍可送她回娘家。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此风尚存。

 

热门点击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