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四)----故事《老聃死》和《薪尽火传》
(2009-04-17 06:43:18)
标签:
薪尽火传养生主老子老聃死庄子杂谈 |
故事4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这个“天”不是普通的天然,是形而上道。人的感情自然有喜怒哀乐,可是哭得非要唱起歌来,大声把喉咙哭哑了才算伤心,这个感情已经做假了,不是真感情,这是违反天然的,已经忘记了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来是什么?“崇高必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有命咸归于死”,到了最高必然要掉下来,聚集在一起久了必然会散开,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有活着的生命,自然有归宿的那一天。这是必然的道理。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秦失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的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所以老子也提到:“物壮则老”,一个东西壮成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老则不道”,老了,这个生命要结束,而另一个新的生命要开始了。换一句话说,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上,从现象上看到有生死,那个能生能死的东西,不在乎这个肉体的生死,所以,我们要看通生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最高的修养。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随时随地心安理得,“而处顺”,人生除死无大事,死是最大的问题,生死的问题看空了,顺其自然,自己就不会被后天的感情所扰乱了。
不在乎生死,乃真在乎.
在亲人生前做好该做的事,尽己所能让亲人平和安乐即可。
每天保持身心的无悔,保持警觉;死亡的危害会远离我们,即使死亡来了我们也能泰然处之。
【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这个道理无法解释,无法用世间的文字,语言来解释,要最高的智慧来理解。理解了这个道理呀,就了却生死了。了却生死之后,又如何呢?----摘自南怀瑾《庄子讲记》
“悬解”,是未解。易经的最后一卦,“未济”,也是这个意思吧!
故事 5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我们真正的生命,就像用一根火柴把它点燃之后,把这个火传到蜡烛上去。火柴擦燃过一会就熄灭了,火柴的形象没有了,可是传到蜡烛上的火呀,那个光明永远不断,绵延不绝。“不知其尽也。”也就是无穷无尽。那么在中国文化里,就是一句话:“薪尽火传”。火柴烧完了,火柴的形象不见了,可是它精神的生命,永远是亮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