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10)
文:朱衣点头
1
学生已经开学,离国庆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华最近一到周末就把时间花在几家大型电器卖场与几家大型综合性商场,他想通过周末人流量比较大的机会来观察可能产生销售的原因和人流量的细微变化,如人流量最集中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般从哪个门进,进来后习惯从哪边走,产生销量的几家主要是什么原因促成销售等等。
周日,张华正从一家电器卖场转到另一家综合商场时,刚进一楼大厅看到了陈颖,此时,陈颖跟另一位女孩有说有笑乘自动电梯上二楼。
张华没见过刘惠英,但猜测应该就是陈颖提过的那位高中同学。张华看到陈颖,瞬间脑海里思考出很多问题,她怎么会出现在这?是继续回来上班?还是仅仅来看看同学?爸妈雅韵知道她回来了吗?如果他们知道为什么不告诉我?
想归想,人不由自主的跟在后面。陈颖与她同学在每个楼层都会停留一会,要逛上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的时间。
最后她俩进了五楼东区的婴幼儿童服饰、物品专卖区,并停留在里面几个小时。
2
整个下午,张华都没去自己产品的销售楼层,他一直在注意时间。下午2点左右,陈颖与她同学进的五楼婴幼儿童服饰、物品专卖区,到下午4点半才从婴幼儿童区离开,不过什么都没买。
出来后,5点左右两人进了一家中式快餐,半个多小时后,两人出来,一路闲逛到公交站。但两人不是坐的同一路公交车,陈颖坐的公交车是回自己父母家的路线。
张华想,难道陈颖已经回来上班,并住到自己家?又想,那为什么父母不告诉我?难道怕我赶陈颖走?此时,张华才发现自从上次跟父母闹矛盾后,已经很久没回家,也没跟父母联系。
张华心里居然有些无理由的高兴,自己都不清楚高兴什么。其实,这段时间,晚上也一直在想陈颖目前怎么样,虽然怀疑孩子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但也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那天在完全气愤与冲动的情况下把陈颖赶回老家,随后心里也一直矛盾。
此时他觉得陈颖一旦真回来上班,回到自己父母家住,那说明陈颖离婚后没跟陆涛有过关系,孩子也肯定是自己的。这样一想,对于父母与陈颖不告诉自己,也能原谅。
3
正看着陈颖与她同学离开时,贾芸芸打来电话,让他过来一起吃饭。张华告诉她有事,晚上不去了。
张华对于贾芸芸有着无法表述的情感。当他知道贾芸芸跟自己是第一次后,一直觉得愧疚,同时也对贾芸芸的认知发生极大的转变,起码他觉得贾芸芸不是很随便的女孩。
可那次他是在喝醉的情况与贾芸芸发生关系,一点清晰的记忆都没有,正因为这点,张华对贾芸芸的情感又很难更进一步。
最近,贾芸芸经常要他去自己家吃饭,但张华都拒绝了,他知道如果去意味着什么。还有,贾芸芸很多时候晚上送他回家,也缠着一起上去,一待很晚,张华清楚贾芸芸所想,但最终都是想办法让她回去。
拒绝贾芸芸后,他没有再去商场,直接回了家。晚上自己在家炒了几个菜,买了两瓶啤酒上来。最近不是单独在外面吃快餐就是跟贾芸芸一起吃,很久没动手在家做过饭。
开着电视,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电视,恍惚间,仿佛回到离婚以前。陈颖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自己喝着啤酒在旁边看陈颖那关注的神情。有次陈颖捧着碗很久不动,仔细一看,居然吃饭时看电视剧也能流泪。为此,张华笑过她很多次。
4
张华吃完,把厨房收拾干净后,坐沙发看电视,眼睛虽盯着电视,脑子却只在想自己的事。自己一直喜欢简单平淡的生活,当初跟陈颖在一起,晚上虽然基本上不出门,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下班回家就是做饭、吃饭、看电视,有时自己开电脑玩会游戏,陈颖继续看她的电视剧。他觉得这样挺好,平静,真实。
周末,两人一起收拾房间,然后会去附近的超市、菜市场买点东西,偶尔还会去趟书店,陈颖说买几本书,张华发现她的书一直在增加,但好象没见她看过。问她为什么买了不看,她说留着慢慢看。张华笑着跟她说,除非家里没电视,或者电视台不播放那些言情、偶像、煽情的电视剧,你也许才会抽时间看那些书。
张华拿出手机,他觉得还是打个电话回家,父母不告诉他陈颖回来,肯定是怪他不跟家里联系。
但妈妈的一句话却让他又陷入另外的复杂思维中。妈妈在电话中说,你长时间不跟我们联系没什么,但有时间还是打个电话给小颖,问问她在家里的情况,毕竟孩子是你的。
5
妈妈这句话无疑对张华是很重的打击,同时把之前建立起来的一点温暖回忆又再一次完全毁灭。
他在思考,陈颖回来没有告诉自己与自己家人,那会不会联系过陆涛?此时他又浮现出陆涛在咖啡厅用手抚摩陈颖头发的一幕。如果陈颖不联系自己与自己家人,而联系陆涛,那这孩子会不会就是陆涛的?
再就是,下午她跟同学在一起时的神情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太多悲伤的情绪,而且那么早就跟同学分开了,为什么晚上不跟同学在一起?晚上她又会去哪?
“猜忌”“怀疑”永远是人类最大的弊病,甚至是人生路线的转折点,特别是夫妻、亲人、朋友之间,它往往是破坏彼此之间正常情感的最大毒瘤。
真相只有一个,但“猜忌”“怀疑”可以让真相变成两个、三个,甚至无数个。所以,真诚的沟通才是消除一切“猜忌”“怀疑”的最有效办法。可惜,现在的张华与陈颖并不知道这些,张华是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不愿意求证,而陈颖是根本不知道张华的“猜忌”与“怀疑”。
6
假如当初陆涛与陈颖不是选择李扬威工作的宾馆、假如张华没有看到咖啡厅陆涛与陈颖的单独会面、假如陈颖回来就联系张华父母、假如张华愿意找陈颖好好的沟通一次,也许彼此的人生路线都会是另一条。
可惜的是,生命的进程中没有假如,所以才会出现无数错位的遗憾与人生历程。此时张华的心情已经从晚饭时的温暖逐渐转为愤怒,并慢慢变得有点坚硬。
晚饭时,他甚至在思考要不要放弃目前的工作,因为这并不是他所喜欢的,还有,如果离开哲东电器,就可以与贾芸芸保持一定的距离。他始终认为自己与贾芸芸不在同一个世界,家庭出身注定了彼此未来很难在一个平行线上,这不是说自己与贾芸芸之间的差距,而是双方家庭的差距。他无法想象,自己普通朴实的父母与贾芸芸父母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但此时,他在思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击败京涛电器,如何击败陆涛。
而此刻,陈颖躺在床上正回味下午看到的那些漂亮婴儿服装与玩具,她摸摸还没有多大变化的肚子想,要是快点大起来就好了,那样就可以去准备孩子的服装与玩具。又想,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自己以前都忘了问张华,他是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7
张华开始大刀阔斧的动起来,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实践,发现销售人员的销售模式都偏向于拉客式。客人一进店,太过于热情,马上缠上来,不停宣传推销。
张华把自己变成顾客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这会给顾客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所以他要求销售人员热情但不能过分,顾客进店一定要打招呼,如果自己手中正在忙着事,可以慢慢放下手中的事,在顾客不察觉的一定距离观察顾客,如果顾客在某商品前停留五秒以上,马上自然过去,顺理成章的进行介绍,但不允许出现强式销售的感觉。
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一点。张华终于在这段时间找回大学对销售的业余兴趣,开始仔细研究琢磨销售时的语气与感情,并亲自在商场实践。而他的销售方式的确促进了不少销量,这让一线销售人员很佩服他,并把他组织的培训看得很重要。
就这样,张华实际上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公司的培训老师,而公司原来的培训老师也被张华的激情感染,慢慢找回快失去的工作热情。
在培训之外,张华加强了宣传,印发了很多产品宣传彩页去市区的各中高档小区进行散发。但他不像以往,临时雇佣高校学生去散发,而是要求一线销售人员去发放,并对这些销售人员进行单独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散发宣传单页的重要性与目的性。那就是在发放的时候进行讲解与问题解答。
8
同时,张华还进行了其它一些改变。为了刺激销售人员激情,在奖励制度上进行分级考核,销售越高,提成比例越高,这让销售人员总是不断想多销售一些金额,往往销售额差几千,在实际提成上就差了很多,而达到一个分级标准时,又想着再上一个分级标准。
作为总监助理,张华本来不应该直接干涉市区直营店经理的工作,但张华单独找市区直营店经理沟通好几次,说是公司要重点支持你的工作,而且这些成绩都是你的,没有人来分享。
甚至开玩笑说,等奖金拿得高的时候,一定要请我吃饭。市区直营经理吴丰海比张华大几岁,但也年轻,30岁不到,直爽,爱喝酒爱抽烟。
近段时间张华的一系列措施的确大大增加了同期的销售量,对张华自是感激,连连说,没问题,到时一定请你喝酒。
哲东电器在国庆前的一系列动作终于引起了京涛电器的注意。京涛电器负责市区直营店的经理把哲东电器最近的一些变化详细报告给了陆涛。最后告诉陆涛,这些都是哲东电器新来的市场总监助理直接在管理。
陆涛问,他叫什么。直营店经理说,在行业内以前没听过这个名字,叫张华。
链接: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1)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2)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3)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4)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5)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6)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7)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8)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9)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11)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12)
小说:亲爱的,我们离婚吧(13)
特别声明:
本长篇为原创,新浪首发,禁止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