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年里的橱窗和新年的流火•中

标签:
风景海外实拍文化休闲原创摄影杂谈丹麦夜景奥胡斯步行街 |
分类: 日出日落 |
在欧洲稍微有点规模的城市里都设有一条步行街,地点一般在老城的核心地带,往往是全城零售商业和餐饮业的中心。每到圣诞节和年末步行街上的商家竞相血拼打折,吸引来全城、周边地区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前来挑挑拣拣。
三十万人口的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麻雀虽小,心腹地带也长着这么一条步行街。步行街北起大教堂(Dom
Kirke),南至中央火车站(Hovedbanegården),虽是一条长度只有850米左右的直肠子,路名却分为两段:北段叫Ryesgade,南段叫Søndergade,如果拔腿快走,十来分钟也就从这头走到那头了。
步行街中段的Salling是本市仅有两家称得上百货公司的商场之一,每年商品打折的幅度和范围堪称全市第一。
P1
看着热闹的满天星灯饰,忽然琢磨起来:这些灯饰到底什么时候挂上去的呢,反正自从三年多前来这里后就一直没有更换过,与2009年圣诞夜拍的时候一模一样。这些灯饰平时并不取下来,只是圣诞节和元旦期间才点亮。也许是欧洲经济太不景气了,多年都没有更换,这事儿要是搁在经济腾飞期的中国早就被人笑掉大牙了。就这点儿满天星,与北京的“蓝色港湾”、上海的外滩比起来真是太寒酸、太小儿科了。
但想想有些宝贝东西也还是不必每年都换的,如日本女孩子的和服,每年只有新年的时候拿出来穿穿,看着也挺喜兴,每年都有新鲜感。丹麦人民也真是容易知足,小富即安。
换一个角度看,这只是一个三十万人口居住的地方,相当于北京回龙观、天通苑等一个规模较大的居民区吧,能有这样的容积率和居住、商业环境也真是够发达的了。
大教堂一侧的步行街起点,还不到下午五点天空已经黑得像地狱了。
P2
橱窗里的模特已悄然换上了春装
P3
拦在街头的广告牌。现实中的丹麦女性很少画这么浓艳的彩妆。
P4
P5左侧一楼就是丹麦著名银器品牌Georg Jensen在本市的专卖店
P5
网络资料:
丹麦银匠乔治•杰生(Georg Jensen)1866年生于哥本哈根北边一个名为Raadvad的小地方,是一名铁匠的儿子。14岁时开始当金匠学徒,从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又前往意大利和法国考察,开阔视野之后,回国开设了他的第一家银器店。
乔治•杰生投身银饰创作约在1900年、游学法国、意大利之后,(在此之前乔治•杰生以雕塑和陶艺维生),那年他已经是个成熟的37岁男人。他在1904年的丹麦装饰艺术美术馆展览中大放异彩,当时他将各种水果和花朵的造型纳入他的设计之中,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新鲜感;而他也是第一个将氧化作用带进银饰制作技术之中,氧化作用能在银饰的表面上,制造出温和甜美的阴影效果,完成他创作上的美学品味。
他曾说过:“银是最好的材质。银,美丽的光辉,就像丹麦初夏时皎洁的月光,尤其是沾上水珠的银品,仿佛就是迷蒙而充满魔力的雾。”可见乔治杰生对银的衷爱。
乔治•杰生的银首饰以超越时空、潮流为创作理念,自成一格,获奖无数,当中更有不少饰物为世界各地博物馆和收藏家所收藏。白银和各色宝石的镶嵌把缤纷的果实和花卉设计表达得淋漓尽致。利用氧化效果制作出来的银首饰,令闪亮的银面添上柔和灰色和黑色的暗影,显得更有层次。这些首饰每款都由手工铸造。采用的设计更显露出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气质。
同样一个画面,焦点不一样看上去差别竟然这么大。
P6
P7
今冬天气不冷,毛靴打折都鲜有人问津。
P8
来一张竖版的。看看这条长长的星河。
P9
右侧树上挂着的冰锥形灯饰现场是带动感的,内有一颗银色的亮斑不断地自上而下“滴”落。
P10
首饰店的橱窗设计极力在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
P11
这么老旧不堪的挑棚在喜欢拆旧建新的国家里早该见阎王爷去了,哪能容忍其在繁华的步行街上丢面子?
P12
就是这条横着的路将步行街一分为二的。也许过去步行街到此就结束了,后来发展出了南半段。
P13
南半段的繁华程度多少差了些,因而满天星的灯饰显得更加璀璨耀眼。
P14
P15
北欧人喜欢这种憨厚的卡通形象,又想起丹麦语Ole老师说的:丹麦人喜欢拙笨的唐老鸭而非伶俐的米老鼠。
P16
厨具餐具店的橱窗里一只吐着小舌头的卡通木狗
P17
又见小精灵妮莎(nisser),今年在旧货店花8克朗也请回一个。
P18
P19
书店橱窗。这里的图书装潢精美,价格高昂,是年节送礼的佳品。
P20
眼睛店也在打对折
P21
有丹麦“国家甜点”之称的著名甜点“雪球”(flødeboller),一种带巧克力外壳的奶油泡芙。最右面的是原味的,中间的表面蘸着碎杏仁,左面的撒满椰丝。
P22
“雪球”在丹麦已经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有意思的是过去这种甜点还有两个形象的别名negerbolle(黑人球)和negerkys(黑人吻)。后因来自英语的“neger”一词带有种族歧视色,在二十一世纪初才被取消。目前人口500万人的丹麦“雪球”全年产量为800万个,其中最大的厂家Elvirasminde公司,全年生产650万个,400万个出口他国,250万个留在丹麦国内销售,占丹麦“雪球”总消费量的45%。
P23
本市最大的天主教堂,建于十九世纪晚期,历史并不长,规模也比奥胡斯大教堂小很多,因为丹麦与北欧其他国家一样是一个信奉基督教新教(马丁路德教派)的国家。该教堂兴建时可见这一带的地皮已经很紧张,教堂周围的塔楼以近乎浮雕的形式紧贴在钟楼身上。
P24
正门入口上方的雕饰
P25
南侧面
P26
教堂一侧的路边上有一家卖教堂纪念品的小店,是步行街上仅有的打烊的店铺。橱窗中木雕的耶稣殉难像。
P27
走过罗马天主教堂回头一望,整条步行街已在身后了。右下角写着“物”字的是丹麦最大的照相器材连锁店在步行街上的一个门店。
P28
步行街的尽头隔着一条马路和一座不大的站前广场就是奥胡斯火车站了。黑暗中丹麦铁路公司DSB的霓虹灯标志格外引人注目。每个圣诞节丹麦人都要回到父母家团聚,新年前又回到各自的小家,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全年交通运输最繁忙的季节,相当于国内的“春运”。就在今年圣诞节前一两周,DSB的工会还象征性地罢了一次工,导致当天半数以上车次被取消。这里的工会可不是光组织员工看电影的。
P29
本文是在优美的201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实况直播中完成的。今年的新年音乐会同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指挥家马里斯·扬松斯执棒,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曲目总数达24首,创下纪录。另一个特点是曲目中新曲达6首之多,其中由于丹麦将从今天开始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今年的音乐会上特意演奏了有“北方施特劳斯”之称的丹麦作曲家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的作品《哥本哈根的蒸汽机车加洛普》。此外,今年会场内的花饰和献给乐队指挥的花束也都是由红白两色玫瑰组成的,这当然也是为了体现一种“丹麦元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