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教球心得—常文惠成长历程
(2011-11-10 21:10:36)
标签:
高尔夫教练高尔夫心理高尔夫挥杆黄山青少年高尔夫杂谈 |
分类: 高尔夫杂谈 |
- 改左手弱式握杆为强式握杆
- 减少击球过程中的手腕翻转
- 将挥杆平面变陡,以根治内侧上杆的问题
根据常文惠的身体条件,对高尔夫的热情程度及家长对其将来走职业路线的支持,我将常文惠定位为具有职业潜力的学员培养。作为一名职业球员,没有坚实的基本功是难以在竞争中取胜的,我一向认为高尔夫的魂是挥杆,特别是木杆的距离及铁杆的精度和稳定性。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挥杆系统的支持,要想稳定的突破标准杆的瓶颈是绝无可能的。为了强调挥杆对成绩稳定性的主导作用,在常文惠训练初期,除了做一般性的推切练习外,我将8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挥杆系统的建立和巩固上。我刻意忽略推切,目的是想让常文惠认为除了提高挥杆质量外,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提高成绩,这可以使她对挥杆的练习更加刻苦专注。
在建立常文惠挥杆系统初期,我着重注意了几个方面:
1、对杆头运动轨迹的感知
2、培养节奏感
3、正确的发力次序和时机
-
发力的部位 -
发力的次序 -
发力的方式 -
力的方向 -
力的传导过程 -
力的转换
在常文惠挥杆系统建立之后,我开始逐渐将重点转移到推杆和救球能力的培养上。目前大部分教练都将果岭附近的救球作为训练的重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从迅速提高成绩的角度看,大量的切推练习可以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效果,但同时也容易因具备了过强的救球能力而失去挥杆训练的积极性,或者放松了对挥杆质量的要求。与挥杆相比,切推救球只是在挥杆失误情况下的一种补救措施,即便是补救成功,也只是保了个帕。没有足够的标ON是难以稳定的保持低于标准杆的水平,所以挥杆的准确性才是突破7字头的关键。从长远的训练角度考虑,我们首先应做到的是如何避免失误,在避免失误的努力达到极限时,才可将重点转移到如何弥补失误。正是出于长远的考虑,我暂时对常文惠的短打没有投入过多的训练。但由于她扎实的挥杆基本功,使她得以在救球能力一般的情况下,通过稳定的开球和精准的铁杆将成绩稳定在标准杆上下。
我相信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技术的不断完善,常文惠将在LPGA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