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评论 |
再评甘肃庆阳正宁县“11.16”特大交通事故
今天早晨看到了《东方早报》有良知的记者鲍志恒《探访甘肃校车事故现场:小鞋书包任未清理,幸存女童彻夜未眠》。这样的新闻本来就是这个社会需要的,足见这样的记者有社会责任感!且不论这样的文章结构,只是有这样的勇气和思维就特别值得人钦佩。
只是有这样的文章揭示了一个这样的话题:这些幸存的孩子怎样才能克服这样的梦魇呢?
请看文章:
早报记者到达正宁县医院二楼的病房时,5岁的女孩路雪丽正在爷爷路灵印的陪护下静默地眨着眼睛。
事发当天,这个习惯最后上车的女孩幸运之极。16日早上,她刚上车就被挤在车门口,但她固执地挤到了校车的最后一排,直至车祸发生。在这次事故中她几乎毫发无伤,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腹痛待查”。昨天上午,记者在向路灵印了解她的病情时,路雪丽的一双大眼睛始终盯着爷爷。路灵印说,这一晚小雪丽整夜未眠,却一言不发。(转自《东方早报网站》)
是的,小路雪丽算是幸运的,他再灾难中生存下来了。可是这样的梦魇可能会伴随她的一生,她该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这大千世界呢?是害怕还是伤心呢?她能忘掉这样的梦魇吗?
是的,我们需要心理调节师,来为我们这些幸存的小孩儿们做一下心理调节吧,让他们尽快恢复起来,成长为祖国栋梁。为这个美丽的国家做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