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沟长城

标签:
旅游乌龙沟长城涞源县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此次“冀西迎春之旅”的乌龙沟长城部分是我两年来的第二次涉足,乌龙沟原名五龙沟,是因沟北有5条曲折的黑石线而得名。乌龙沟长城是内长城的一部分,位于保定市涞源县境内,距京200多公里,坐落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东北方向上接河北马水长城、蔡树庵长城等,最后于北京延庆县清水顶与怀柔区北京结延伸过来的两道内长城相接。西南走向下连浮图峪、白石口、插箭岭等地横跨涞源全境向西入山西省灵丘县。历史上在明代“九边十一镇”属真保镇管辖范围,这段长城的特点一个是敌楼密集,中国长城敌楼密集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北京的金山岭,二就是河北涞源的乌龙沟;但也有所区别,金山岭长城是在较短距离之内密集,乌龙沟长城是长距离的密集,据说有人曾经一眼看到32座敌楼。全长20公里的乌龙沟长城共有乌字号敌楼66座,其中砖砌空心敌楼54座,1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十几座敌楼,最近的相隔也就几十米.乌龙沟地形之奇峻,长城建筑之雄壮,按照一般的说法,修建这段长城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防止蒙古族的入侵。网上有人说这段长城的美观作用多于防御作用,明朝疆土地图虽大,军事却一直积弱,军事体制畸形,导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稳定边疆,而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当时北方的蒙古、满族都近距离的威胁北京。俺答汗曾破古北口包围京城三天;明土木之变后的1449年瓦剌曾破紫荆关直逼京城,而乌龙沟就是紫荆关的外围防线,守只有一线,破则京城门户洞开。修建内长城是明朝特殊的条件下的产物:蒙古未灭,时而降伏时而造反;东北的满族也渐渐兴起,不时与明朝军队发生冲突,在自家后院修建一条内部防御线拱卫京师绝对是无奈的选择。戚继光任蓟州总兵时,曾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也就是天津蓟县、北京昌平、河北保定一线,环绕北京,而戚继光当时的主要敌人就是蒙古,这里的长城也是戚继光主持下修建的。乌龙沟长城的另一个特点是保存完好,长城保存之完好诸方面,均不在已开发和部分修复的八达岭、金山岭、慕田峪等三处长城之下。
因上次踏足乌龙沟长城时,长城脚下的村子根本就没有住宿的条件,所以,我们北京四疯子此行在前一天晚上留宿在了十几公里外条件稍好的东团堡乡,4月17日一早我们离开东团堡乡,于八点四十分到达了预定徒步起点--下碾子沟村村外,下碾子沟村距乌龙沟乡政府所在地十公里(108国道),距柱脚石村拐弯处五公里,前五公里为水泥路,最后的五公里全部是石板和土路,部分路段仅能容纳一车通过,开好车的可别进去,树杈子刮车身。

31
51
白音胡舒:乌龙沟长城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