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20090715 大阪 - 京都(京都) - 大阪
三个中国女人,穿着日本和服,说着英语演电影。
多年以前,一部好莱坞大片《艺伎回忆录》使一度消停的日本艺伎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也使三个中国女人瞬间惊艳世界。这种“异国的异国情调”很是神奇,美国人写日本文化,又让中国女人来演绎,于是很多西方人自然而然地认为那是一种东方文化,因为他们本来也就分不清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差别,而很多中国人又因为这三个女人的原因去看了这个片子,于是,日本的艺伎真的火了。据说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危机之下,在日本10多岁少女之间掀起的热潮就是想成为艺伎,而艺伎行业在经历了从鼎盛时期的800多名减少到1965年的76名,到1978年时只剩下28名后,近来又恢复到了40年来最多的100名,其中很多都是年轻新人。看来,经济是颓了,但艺伎还真是旺了。
看过了宫殿,拜访了神庙,京都也就剩下一项内容让我们念念不忘,于是我们决定去袛园追寻艺伎的踪迹。
袛园著名的“花見小路通”,很“艺伎”的名字。

古老的日式建筑,青石铺就的街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不远不近的年代。

“每到夜晚,袛园茶道馆就会准备好丰盛而又讲究的怀石料理。当客人用餐时,艺伎或舞伎(学徒艺伎)会进入房间使用京都方言进行自我介绍。”
“艺伎通常会演奏三味线并表演日本传统扇子舞,然后艺伎会一直陪伴在客人身旁为他们倒酒,点烟并与客人调情。”
“实际上,在没有熟客引荐的情况下,陌生人是不可能进入袛园茶道馆并目睹艺伎表演的。除非是每年一度的公共表演或舞蹈表演,艺伎通常为选定的客人表演。然而艺伎不同于妓女,一旦他们隐退,通常在50岁左右,常常会得到富有客人的资助开设自己的茶道馆。” (《Lonely
Planet旅行指南系列:日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2008.12》)

一般来说“艺伎”和“舞伎”用的都是单人旁的“伎”,换成女字旁的,不知道是不是就算色情行业呢?

偶一回头,目标匆匆而过。

消失在小巷深处。。。

迎面又走来一位。如果全日本真的就只有100多位的话,我们的运气真的可以去买体育彩票了。

背影很迷人。

没有熟人的引荐,我们只能去旁边的袛园角看看表演。

一个小时不到的演出,除了我们几个,全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稍稍有点被愚弄的感觉,好在演员们都很敬业,我们也就看看热闹。

茶道。

古筝。

花道。插花的过程平淡无奇,不过一前一后这种周到的礼仪让人有种被尊重的感觉。

雅乐。

狂言。

京舞。

背面永远比正面来得惊艳。

文乐。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