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8 上海-湛江
20090509 湛江-北海
突然接到任务去湛江汇报“欧陆风情街区”的规划,时间紧张得来不及做一点的准备。匆匆地电话取消原来的安排,匆匆地收拾好行李,临出门的时候想起把比基尼也扔进了箱子。来来回回湛江好多次,从寒冬一直忙到夏天,好不容易这次正好赶上周末,怎么着都得跟祖国的南海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上午汇报完,午饭后就迫不及待地告别了湛江的甲方。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适逢菲律宾的一个热带风暴飘过,一路上狂风大作,树木都被吹得七倒八歪。车厢里的人也非常应景地七歪八倒,就这样歪歪倒倒、倒到歪歪地到了北海。
北海的感觉跟湛江很像,仿佛一对同病相怜的孪生姐妹。湛江的闲适与忙忙碌碌的珠三角很不搭调,或多或少地被排斥到了边缘地带;北海的一望无际与层峦叠嶂的广西也很不搭调,满大街咿咿呀呀的粤语老让人怀疑还在广东。原本很相近的姐妹被一纸行政命令划归了两个不同的势力范围,同样的不得志,同样的马马虎虎,同样有那些“亦中亦西”,或者说是“不中不西”的建筑在岁月的蹉跎下喋喋不休地默念着那段曾经“繁荣”的历史。。。
那段历史叫“不平等条约”,叫“通商口岸”,叫“租界”。如今,当年那些颐指气使的红毛鬼子早已滚回了大洋彼岸晒太阳,留下的建筑和街道倒或多或少成了当地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那就是北海人口中的“老街”,也是湛江人想要发展的“欧陆风情街区”。
从市中心的北部湾广场沿着四川路一路往北,正当我们走得毫无底气,以为方向反了的时候,一群老态龙钟、风格迥异的建筑印入眼帘。

这儿的建筑大都是二到四层的小楼,极窄的门面,极深的进深,挨个地排排站,站出一条蜿蜒曲折的街。街道应该始建于19世纪中后期,又是一段与湛江相近的历史,登陆。。。不平等条约。。。租界。。。然后是一个自成系统的小天地。受各国领事馆等西式建筑的影响,这里的房子也呈现出所谓的“中西合璧”风情,最典型的就是中式的“骑楼”外加西式的“卷拱”。“骑楼”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卷拱”作为一种装饰对建筑的“面子”进行再刻画,创造出自成一体的韵律与节奏感。

街角的老建筑尤其沧桑。

累了找条小径插到海边,走过一个街坊慕然发现这才真正踏入了北海人口中的所谓“老街”。原来刚刚让我们激动了半天,流连了许久的只是与老街平行的另一条街道。整齐的方形水泥砖地面显然是新近整修的成果,虽然平整光滑但似乎与历史的积淀格格不入,犹如上了年纪的老祖母突然拉了皮,咋一看之下不知该给什么反映好。建筑倒是相当的古朴,斑斑驳驳地积淀了许多岁月的痕迹,不知道是“整形医生”突然改变了手法“修旧如旧”,还是资金短缺之下的权宜之计,如果是后者的话真希望它一直短缺下去,不然的结果铁定是老祖母修炼成精,摇身一变成了“天山童姥”。

建筑的本色应该就是这样朴素而含蓄的。

通向海边的小径。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