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0 上海-昆明-丽江
20080211 丽江
一夜的风驰电掣,凌晨4点刚过,汽车驶入丽江古城客运站(事实证明,风驰电掣的感觉并不是瞎掰,原本9个多小时的路程为司机的高超车技所折服,硬生生地缩减到了7个小时)。好在晚上到处一片漆黑,并不知道一夜在盘山公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惊心动魄,总之,我们安全地到了,赶在丽江的晨曦前。
分不清东南西北,“热心”的的士司机说古城并不远,十块钱可以把我们送到古城的入口处,于是心怀感激地上了车。虽然汽车总是在往同一个方向转弯,虽然潜意识里告诉我司机大哥在转圈,不过十分钟后,当这个风车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的时候,我知道,丽江古城,我来了。。。

沐浴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古城。

其实说丽江是古城,确实有点名不符实。真正古的那个丽江,在96年的那场地震中已经化为了灰烬,现在的丽江,完全是灾后重建的,至于是不是原样重建,还是加入了很多人为的对丽江的注解,不得而知,总之,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丽江,狭窄的街道,斑驳的青石路面,潺潺的流水,玲珑的小桥,还有带那么点纳西风味的建筑(其实什么是纳西风味,老实说,我也不知道
)。。。

去丽江之前,朋友给我打预防针说,不要对丽江报有太多的幻想,那里充其量也就是个旅游城市,大街小巷里充斥的都是游客,铺天盖地叫唤的也都是旅游纪念品。我想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沐浴在丽江早晨的阳光中,感受到了一个别样安静的丽江。

最近在做都江堰主城区的城市设计,一开始,我们循着古城更新(确切地说是破城更新
)的模式设计,该保护的保护,再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领导发话了,不行,我们要建设一个国际级的旅游城市,想想也对,反正已经震成那样了,手笔大一点,或许反而成了一个飞跃的契机。于是想当然地找了一点丽江的照片,作为“氛围”的示意图片,领导又不满意了,“太丽江了,·#¥%……”。其实都江堰到底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也不好说,不过“太丽江了”这句话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丽江的成功。

清晨的四方街,游客的大潮还没有席卷至,相对来说还是安静的。

介绍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场,略成方形,又因新华街、黄山巷、现文巷、七一街、五一街、卖鸡巷等从这里放射开去,道通四方,故名。曾是丽江古城的中心集市,并自然地划分为各种商品的专卖区域如卖米区、卖凉粉区、卖皮毛区、卖鸭蛋桥和卖豌豆桥等等。每逢节日,这里又是民族歌舞荟萃之地,纳西阿丽里,白族民歌,藏族锅庄,彝、傈傈等民族的芦笙舞异彩纷呈。利用西河水自流洗街颇具特色”。我想,这样的情景现在只能通过照片遐想一通了。

勤劳早起的纳西族妇女。

人渐渐多了,其实骑马游丽江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手织披肩的摩梭妇女。

载歌载舞。

中午回旅馆小憩片刻,下午出门,不经大呼,旅游大军杀到拉。。。(后来才知道,一般的旅行社都是一早从昆明出发,下午两三点到达丽江,所以那时候的丽江,纷纷嚷嚷,热闹不堪。)

躲进不知名的小巷。

一路攀登。

喧闹的午后,也有这样宁静的茶座。

在这样的露台,偷偷望一眼,眼下的丽江,虽然不再是那个丽江,可仍然还是那个丽江。

别处——索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e60a930100ayli.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