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和强势小朋友交往(已被《孩子》出版)

(2011-03-22 10:34:36)
标签:

心理

强势

受欺负

软弱

保护

分类: 育儿

每个家长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准欺负小朋友,不准打架,要团结同学。家长千叮咛万嘱咐,但还总有小朋友欺负别人,愿意指挥乐于安排喜欢操纵,遇到不听指挥、安排、操纵的“家伙”,就“恶语相向”,“号召”其他小朋友孤立他排挤他,有时还“施以拳脚”加以教训,使“软弱”的小朋友就范……长此以往,强势的小朋友越来越强势,弱势的小朋友越来越软弱。可受到欺负的小朋友长时间积压了愤怒、委屈,总得有个突破口,总得有个发泄的地方吧,不然的话,这些负面情绪怎么办? 对于那些遭到“欺负”的小朋友的父母,一是心疼孩子,二是恨铁不成钢,怎么自己的孩子就这么窝囊? 三是让孩子远离那些皮孩子,不再惹事生非了,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嘛。家长们,您说我说的对吗?(我以切身经历体会和大家分享,因为我家有个“小绵羊”,我的案例放在后面。)

出现这种现象,都怪孩子吗?孩子的怯懦软弱是怎么样造成的?

1 遗传因素 有些男孩遗传妈妈天生随和温顺,就像小女孩一样。他们大多数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善良,懂事谦让,大度宽容,随大流,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觉得我不惹别人,别人也不会惹自己。这种遗传基因的东东,我们只能接受,后天学习“改造”了。

2.缺乏男性榜样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情况都是父亲“缺席”,妈妈带孩子,姥姥或者奶奶带孩子。上学后,清一色的娘子军,有个男体育老师,这已经是宝贝中的宝贝。男孩子缺乏榜样,无法学习阳刚之气,无法学习顶天立地的豪气和大气,也是造成孩子怯懦软弱的原因之一。

3 管教太严  家教太严的孩子没有主见,容易跟着别人走,不敢表明态度,人云亦云,成为别人指挥、摆布、操纵的对象,这是一种怯懦软弱的表现。尤其是妈妈太强势的情况,儿子容易出现这种问题。这是我教学近二十年的经验,不代表全部,也没有科学依据,只是观察的结果。其实每个孩子都想独立,想自己说了算,但被妈妈以爱的理由控制地太严,密不透风,这样的孩子越依赖家长,越缺乏独立性。就算偶尔给他机会,他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更应验了妈妈的那句“孩子一个人不行”。

另外,不允许孩子有“越轨”行为。其实,男孩之间的“动手动脚”现象普遍。好多家长不许儿子跟同伴打闹,要求他安静本分懂礼貌,认定打闹是坏事,对那些皮打皮闹的孩子说成“坏孩子”“野孩子”,要求孩子不要靠着这样的孩子。如此家教的小朋友就会认为,打架是不好的,他不能和同学发生争执,一旦起争执,他会选择避让,避让的结果就是招致更多的麻烦:同学觉得他是好欺负,恶性循环他真成了“软柿子”。有时,真得动手和同学打架开玩笑之类的,回到家被父母批一通,孩子就会避免和同学的这种身体接触,变得更加软弱可欺。

4. 家庭不和睦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也会造成孩子软弱胆小怯懦的性格。孩子还小,并不懂得父母的吵架和自己没有关系,而是联想是自己不好,父母才吵架。他们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经常吵架的父母长时期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应该为孩子的懦弱的性格“买单”。

和强势小朋友交往受欺负怎么办?如何理解孩子的受欺负?我们一起看看心理专家的说法。

小巫曾经说过:男孩子需要在躯体接触的碰撞扭打之中发展自己的男性大脑。大多数男孩子之间的打闹都不是恶意攻击,而是一种本能的需要。也许你儿子的同学也是想跟他打着玩儿,却被你误解成欺负他。一旦他自己也认定别人是在欺负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和牺牲品的位子上,那么那些同学就真的是要欺负他了,尤其那些动不动就找老师找家长摆平事件的孩子,越依赖成年人,就越会挨欺负。

李子勋这样说过:有时候,大人有什么心结,无意识地会从孩子身上看出来。心理学认为亲子关系中的投射性认同是很常见的。其机制就是母亲把对一种行为的感受告诉孩子,要孩子不要怎样。孩子原本没有这样的感受,因提醒而产生。也许最初孩子并没有那么当真,但经由母亲,常常携带负面情绪地反复提醒、斥责、批评,或产生某种特定的亲子行为,比如不让孩子做什么事,最终把这种感受印刻在孩子的心中,转而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困境。所以,如果你感受到什么,不提醒孩子,很快你就会发现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感觉,她的内心很健康。 另外,小儿时期年龄相差,心智能力会有很大区别。孩子与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心智的成长会受到激励与刺激,鼓励孩子与大孩子交往可以让孩子更聪明。有一个强势的伙伴,孩子在服从中也学习到强势,儿童时期的孩子是以模仿学习为主的。如果她有强势的朋友,那么她的内心也会有强势的需要。由于认同作用,母亲鼓励孩子喜欢强势儿童,并在她出现相似行为时给予表扬,那么,孩子有一天就会是一个喜欢管理与控制别人的人。反过来,如果妈妈不准孩子跟强势孩子玩,孩子无意识会排斥自己的强势行为,怕自己成为妈妈不喜欢的人,以后有可能发展为没有主见的人。我想,你也不希望孩子那样吧!

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让孩子和强势小朋友交往?

首先,让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活动,让儿子学习父亲的行为模式,阳刚一些,大气一些。

其次给孩子“松绑”“解禁”。允许孩子和强势孩子交往,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点,甚至允许孩子之间的身体碰撞,不要对孩子们之间的打斗如临大敌,严格禁止儿子跟别人打架

然后,在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之后,要和孩子共情,而不是批评他。倾听他表达在这些事件中的感受,他也许一方面感觉很害怕,另一方面感觉很愤怒,同时也感觉很无助,他一定积攒了很多负面的心理能量,需要宣泄出来;尔后让他自己想想,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奏效,实施这个办法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自己如何去承担这种后果。

最后,教孩子“学坏”。要教孩子几招对付强势孩子的方法,我们不是“以牙还牙”,而是教他奋力反抗,教他如何保护自己,教他让别人尊重自己。对方见识了他的实力,也就不再主动挑衅,而会友好相处。有一些“势均力敌”的小朋友,大人不用教,他就会反应,远离强势小朋友或者反抗他,但对于温和的忍让的小朋友,父母施加点儿外力是有必要的。(或者您有勇气长时间面对孩子软弱可欺的现状,有信心有耐心等到孩子能自己处理的那天。)

我们要孩子保留自己的优点:为人善良,懂事谦让,大度宽容,有礼貌,守规矩,不惹是生非,但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尊重自己,教会别人和自己友好相处。记住:是我们自己教会别人如何对待我们自己。您同意吗?

 

 

 如果您感兴趣,又有时间的话,请跟我走进----我的案例

      我教儿子说“不

                        ---我要儿子和强势小伙伴做朋友

儿子的性格

属“绵羊”的儿子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他在人际交往中一开始就是个“软柿子”,做事躲在我身后,凡事让凡事躲的那种,这点遗传我的基因,没办法。举个例子,在肯德基擦滑梯,别的小朋友滑了一圈又一圈,可这位“小绅士”站在滑梯的顶端,刚要坐下,来了一个小朋友,一拨拉,儿子就让开了又站起来。如此几次三番,儿子滑梯没滑成,我干着急干瞪眼。但你看看孩子,他自己玩得还挺开心。嗨,算了,不管了,我不看了,眼不见心不烦,你自己玩去吧。有时候我“怂恿”孩子小朋友打打闹闹、闹玩什么的,不行,理由是:老师说了,打架的小朋友不是好孩子。

被推倒满脸流血

这还不算什么,“肯德基事件”是小儿科,懂得谦让某种程度上是件好事,我应该为儿子有这样善良厚道的优良品质感到骄傲。因为孩子的性格,我经常约那些皮孩子和儿子一起玩。可想而知,儿子和他们在一起,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急死我也气死我,没用。儿子有个小伙伴RR,比我儿子大正好一岁,他属于那种强势的小朋友,天不怕地不怕,打人骂人,什么事都干,其他小朋友都躲着他。我们是邻居,儿子的新玩具,他一把就夺过去,得先“过目检查”。妈妈们都劝我别让孩子和他一起玩,可是我想,孩子小,懂什么,谈不上欺负,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欺负”这两字,都是大人心疼孩子给加上的标签。小男孩磕磕碰碰、打打闹闹都很正常,这只是一种肢体语言而已。更何况,就算欺负,能欺负到哪里去?而且,我们住隔壁,孩子有个伴挺好的。有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带着儿子和大家在小区里乘凉。儿子和小朋友玩,我和其他妈妈们聊天。不一会儿,传来了儿子“哇哇哇”的哭叫声。我一看,坏了,儿子满脸都是血,眼角破了,鼻子也流血,原来被RR从后面推倒了,卡在花坛的伢子上。都怪我,不小心,没看好孩子。RR奶奶说了声对不起后,教育我说:“小孩不懂事,没深浅,大人一定得看好孩子,摔着孩子就是大人没看好,怪不着别人。”行,吃了个哑巴亏,儿子受伤,RR开心地满地跑,人家老人这么个处理法。顾着给孩子处理伤口,没和老人计较,赶快把孩子“转移”了。

出事之后,不仅小朋友妈妈们劝,姥姥姥爷也极力反对,心疼她们的宝贝外孙,不能再受欺负再受委屈了。我还上了犟劲,我就得让孩子跟着他玩,跟着他学“本事”,怎么变得“强势”,和他和平共处友好相待。我和老人这么解释,上学以后,也会有这样的小朋友;到了社会,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永远躲着这样的人。只有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欺负”,我们才能教他,教他如何去做如何处理;否则,他在外面受欺负,又不回来说,怎么办?现在让他跟RR玩,受了“欺负”我回来教他,慢慢他会和强势小朋友交往了,我就放心了。而且,RR也有优点,热情大方,敢说敢做,非常有主见非常豪气,这是我儿子没有的男孩特质,我要让儿子跟着他学习。就这样,虽然也有些心疼,但我狠下心让儿子和RR玩。其实,孩子是不记仇的,他们很快又玩得火热。我想,孩子嘛,他们高兴就好,打打闹闹磕磕碰碰,也不是真的欺负,孩子的天性,男孩的天性,只是RR的家人没有好好引导他。

被推下楼梯

事情远远不止这些,“好事”还在后面呢。一天,两个小朋友在走廊里玩,夏天热,两个小子光着屁股,跑上跑下。我出门叫孩子回来喝水,也幸亏我出来找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回事?两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RR推了儿子一把,儿子站在第七级台阶上,孩子身体一晃没站稳,眼看着往下倒,我顺势接住孩子。我教育了RR一通,注意安全之类的,再就是不能用手说话,然后领着孩子回家了。

孩子挨打

老公知道这事以后,坚决反对孩子再和RR玩,我也动摇了,孩子没练出“本事”,总忍让总迁就,还竟经历些有惊无险的事,挺让人放心不下的。终于一件事使我做出决定:教儿子反击,保护自己。一天晚上,两个孩子在我家玩,玩到兴起的时候,两个孩子抢我儿子的玩具,儿子肯定抢不过RRRR抢走了玩具不说,还生气地用玩具打孩子的脸打孩子的头,好像怪儿子不应该打扰他玩。我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的反应就是没反应。一会儿,两孩子又争起来,RR用拳头打儿子的脸,打儿子的肚子,儿子没有还手,他捂着脸又捂肚子,像是要哭的样子。RR妈妈没说话,一向理性的我再也按捺不住,我拉住两个孩子:“RR 你向鑫鑫赔礼道歉。”RR还没说话,儿子连忙说:“妈妈,没事没事,我不疼。”把我那个气。孩子“委曲求全”“忍辱负重”,RR没道歉,守着RR妈妈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教儿子说“不”

   RR娘俩儿走了,我问孩子,你为什么那么做?明明RR打你他不对,你可以要求他道歉。孩子一句话使我震惊,“妈妈,他要是道歉了,生气了,就不和我玩了,那谁和我玩?”儿子委屈地看着我。我生气的同时,一阵心酸,一阵心疼,就像五味瓶倒了,无法用语言表达。 “孩子,如果你不说出自己的要求,他永远这样对你。你说出来,他一样可以和你玩,不信你试试。”孩子不说话。“妈妈不允许你打人骂人,但我也不允许别人打你骂你,妈妈很心疼,你知道吗?”我实在无法忍受孩子为了有个伴,这么委屈自己。的确,一个孩子太孤单了,但不能这样和别的孩子交往,我只能教孩子“学坏”了。我对孩子说:“儿子,你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对RR说‘不’,我就给你买肯德基。”这是孩子的最爱,我用它来刺激孩子,希望能起到作用,因为平常我几乎不给他买这些垃圾食品。孩子一听肯德基,想了想,说“好。”第二天,两个孩子在楼下见面,非常热情地打招呼。RR说,“今晚上到我家来玩吧。”儿子回答说,“我不去了,你打我怎么办?” RR一怔,没想到儿子会这么说。没等他反应过来,我和孩子已经离开。为了这一声“不”,第一声“不”,我领着儿子去吃肯德基给儿子庆祝。

RR有个习惯,到别人家乱翻东西,我非常不喜欢这个习惯,我可以制止他,但我把这个任务交给儿子,我得慢慢锻炼他。我知道,父母包办的太多就等于剥夺孩子的机会,剥夺孩子的权利。儿子得令,认真执行任务。一天,RR刚进我们家门,儿子二话没说,“到我们家,别乱翻东西,需要什么,我给你拿。”因为这,我给儿子买了他最喜欢吃的糖,这些糖就像肯德基一样,都是他的“奢侈品”。

孩子尝到甜头之后,他慢慢开始说“不”,“不能刚听你的,大家轮流......”“你说的不对,我觉得......”……RR呢,还是和儿子一起玩,而且对儿子很“尊重”很“规矩”很“客气”。我也同意孩子和RR一起玩,他们还会有冲突有摩擦甚至身体接触,但是儿子已经学会照顾自己,两个小家伙能平等地友好地商量问题解决问题,我很放心。我自始至终没有给孩子强化受欺负的概念,我要儿子知道,你可以善良但不能软弱,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力量,教会别人对自己尊重,学会和强势孩子交往,我很欣慰现在RR和儿子是好朋友。

和强势小朋友交往,对于有些孩子不是问题,他们完全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虽小,也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机制和防御机制。但孩子的差异是很大的,他们的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对于那些“温和派”,和强势小朋友交往却成了难关,成了“课题”。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远离这些强势小朋友,也可以让孩子(打骂)还回来。但我从长远眼光看,我选择帮助孩子教会他与强势小朋友友好交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