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放学后,迟迟不写数学作业,还念念有词地说,“我就不喜欢数学,我就不喜欢数学。”我听了就想,肯定数学老师批评他了。
我半开玩笑地说:“老师今天怎么‘得罪’你了?”
孩子听出我的意思,说“妈妈,老师今天说我笨,说我傻,说我彪。”
“噢,你很生气。”
“当然了。”
“如果是我,我也生气,太没面子,太没自尊了。”
“就是。”儿子应和道。
“老师的脾气你不能接受,是吗?”
“当然。”
“你生她的气,不想写作业,那你就不写数学作业了。”我了解儿子的脾气,欲擒故纵,假装支持他。
儿子得到我的理解和支持后,情绪缓和了很多,没那么生气了。他想了想说:“妈妈,不行,作业还是得写。”
“好,那就写。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自己做。”
很快孩子写完作业,心情愉快。我借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妈妈理解你。你也知道老师批评你的出发点是为你好,对吗?”
孩子不说话。“孩子,你没做对题,你犯了错误,是你的问题,老师应该批评你;老师发脾气,说话伤了你的自尊,是她的问题,
你不能接受她对你方式,是这样吗?”我观察了一下孩子的表情,似乎同意我的说法。“你改变不了老师,你能解决的是你自己的问题。”孩子似懂非懂。“再有,你要记住,通常情况下,老师批评你只针对你做的这件事,不针对你这个人,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就是想你好。明白吗?”我顿了顿,顺势给儿子台阶:“更何况,你是男子汉,老师是女人,如果她说的不对做得不好,你就让福她嘛,好男不跟女斗。”
儿子感觉很有面子,豁然开朗,“就是,好男不跟女斗。”孩子收拾好作业,开心地玩去了。
孩子经常会回家说起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尤其是说道委屈的事情的时候,他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他要感受到他被接受被爱。对于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待他觉得安全信任的情况下,家长科学地理性地给与意见和建议,孩子会接受。否则适得其反,不仅孩子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没有得到修复,情绪得不到释放,反而又增加了父母和孩子的矛盾,使孩子感到家长和老师都不理解他,处在家长和老师批评的双重压力下。长此以往,如果孩子从父母方面得不到想要的安慰和帮助,他就会对父母保持沉默,对学校发上的事情避而不谈,这可不是父母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孩子发牢骚的时候,一定试着先去理解他,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让他感受到爱和接纳。道理孩子都懂,家长要记住的是:孩子的感受比道理重要;孩子的快乐比真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处理情绪,处理关系,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
链接:家长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