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远离“秋燥”病症?

标签:
孩子远离“秋燥”病症健康 |
分类: 四季养生指南 |
按语:最近这几天一直有博友来咨询孩子咳嗽、感冒、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病症,为此,今天的话题就围绕我们宝宝的健康来展开吧。
今天刚好是秋分,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我们在平日的饮食搭配上应根据食物的性质和功效来合理搭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的不同来辨证饮食,这也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医家和养生家之所以重视养护正气,是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逐步地在下降。但却有不少孩子仍然像暑夏气候时一样打不起精神来,缺乏活力。看着家中宝宝感冒、咳嗽、鼻塞、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心烦气躁,作为孩子们的家长来说,看了特别地心疼,那自己的孩子为何会有这样的症状出现呢?
这些症状都是因夏秋季节交换“惹”的祸!在秋季的空气中湿度和温度反差比较大,孩子的脾胃受先天的影响一般都比较弱,从而引发出上面的一系列症状出现。
那么怎样让孩子远离“秋燥”症呢?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自然规律,做个细心的父母,你的孩子肯定会健康而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远离“秋燥”症指导方法(同样也适合家庭各成员食疗):
⒈多给孩子吃些润肺清火、制燥咳,通便秘的银耳、百合、加蜂蜜的白开水、木耳、桃子、香蕉、雪梨(孩子水果品种一天不要超过两种,太多会造成孩子的肠胃功能不能及时地消化,反而会引起拉肚子现象)可以煮些栗子粥,健胃健脾,补肾强骨,而且软糯甜香,非常适口。百合粥,菊花粥,这些在秋季养生中都是不错的选择,润肺、清热解毒,对宝宝及一家人的身体都很有益处。
⒉在早晚两餐中经常做些薏仁红豆汤给孩子和家人喝,排除一些湿热,并且多吃带叶子类的绿色蔬菜、山芋(红薯类),类似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达到润滑肠子的功效,能让孩子排便通畅,排出体内的毒素,这也是可以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好办法,也就是所谓的预防“上火”。
⒊有些孩子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便秘、干咳的症状,会更喜欢沾冷饮,此时家长以为可以清热解毒,其实不然,家长一定要把好这个关,因为太冷太凉的食物会给孩子先天不足的脾胃造成很大的伤害,反而更容易感冒和咳嗽,孩子没有食欲,损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⒋有些孩子不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家长可以变着花样来给孩子精心准备适合孩子的膳食。
博主推荐食疗:⑴用板栗红烧童子鸡:补肾去寒,润肺除燥;⑵小白笋炖鸭汤⑶莲子鸡丁汤清热消痰,祛风排毒;⑷甘蔗汁、高粱米放在一起煮粥:补脾消食,清热生津之功效
⑸最后一条还是要强调多给孩子喝白开水,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同时也可以预防感冒。
操作手法:用指揉法,揉掌小横纹300次左右(视病情来定)。
主治:肺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
功效:清热散结,宽胸宣肺,止咳化痰。
我所作的努力是为了让孩子们尽量远离药物治疗,来防止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是在推广绿色治疗方案。
(诗与画博主版权:博文属原创,尊重原创,谢绝转载、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