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喜欢读书,87年上高中后时特别喜欢看《读者文摘》,《青年文摘》,那时的思想潮流是推崇西方的,这两本杂志也是西方思想的钢铁堡垒。我深受其影响,崇尚坚强、意志,争强好胜,追求卓越,一味地求上进,因此吃了不少苦头,身心俱疲,可以说很受折磨。领悟了认知疗法之后,才明白思想对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性。从此逐渐反思自己的核心思维。
大学毕业之后,逐渐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佛、道、儒家的经典著作《道德经》、《论语》、《中庸》、《六祖坛经》等是常放在枕边的,这才发现传统文化对于人心灵的宁静是极有好处的。多年研究下来,颇有些心得,所以打算逐步地把这些作为“家学”传授给孩子。
一日和孩子去青岛大学散步,随便聊聊天。她最近正在学骑自行车,我跟她说起骑自行车快也不好,慢也不好。她表示赞同,于是我借题发挥:你看什么都是合适为好。
比如胖也不好,瘦也不好——嗯,是的;
太高也不好,太矮也不好;——对啊
穷不好,太有钱可能也不好——嗯?为什么啊?
因为很多钱是需要很累才能赚到,太有钱了可能也有人盯着。
学习差不好,学习很好也不见得好——啊?为什么?
如果每次都考一百分,即使得99也算失败,压力大啊。
没好吃的不好,好吃的太多也不好——是啊,吃不了浪费,吃多了又长胖了
......
合适为好,不偏不倚!
这就是中庸之道。年少时对中庸很不屑(无知啊),以为是很平庸的意思,没一点个性。而立之年之后才知道“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追求的是超拔,但是又不超越日常生活。不偏不倚,就像我们常说的把握好度!这种境界会比较淡定,不会有过强的得失取舍之心,对心理是很好的。就像我常说的既努力又顺其自然,就是一个中庸的境界。
不知不觉中,慢慢和孩子讲这些道理,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慢慢渗入孩子的心灵,播下智慧的种子,慢慢等待发芽生根......

一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书——《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一名
当当网销售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95813.html#me
天猫: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3.w4011-6765968826.114.JgZn4L&id=42262774133&rn=7710113470deb1526159218d480f1378&abbucket=9
亚马逊、京东、淘宝、文轩网及各大新华书店都有销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