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武牧羊威武不屈到底值不值

(2017-01-04 08:44:06)
标签:

历史

文化

赵汗青

教育

苏武牧羊威武不屈到底值不值

 

赵汗青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他不辱使命,历经磨难,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誓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威武不屈。苏武始终忠于祖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正气,谱写了一曲巍巍中华铸忠魂的慷慨之歌。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今天重读这段历史,再次被苏武的精神感动。苏武的英雄事迹集中表现有三:一。“见犯乃死重辱国”、“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两次欲以身殉国,忠贞不二。

二。虽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两次拒绝劝降,威武不屈。

三。北海牧羊,矢志不移、气节不改。其中最使我们感动的有两点:一是李陵劝降。李陵原是西汉名将,擅于用兵,曾以五千步兵对抗八万骑兵。后与匈奴激战,被擒,投降匈奴,并被重用。

当初他与苏武同为侍中,交往深厚。闻知苏武受困,他前去劝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推心置腹。然,苏武坚持守节不屈。李陵见苏武如此忠诚感叹到:“唉,真是义士啊,我李陵和卫律的罪恶滔天哪。”遂泪如雨下。

二是北海牧羊。朔风凛冽,风雪弥漫。冰天雪地中,苏武手持汉节,伴冷月,听笳声念故土,思亲人。泪水涟涟,痛不欲生。生与死的选择,仅仅是短暂的一瞬冲突而独处北海备受摧残那才是遥遥无期的消磨意志的酷刑。为了活下去,苏武躺在冰窖里,一把雪和着满嘴毡毛一起咽下。

读到此处,会令人潸然泪下。守节固然重要,生命又何曾如此,掩卷长思,会令人深深地被苏武打动。然而与此同时却让我们产生一个问题,苏武如此忠贞究竟有没有意义?他的这种不惜自残以固守的做法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去颂扬?李陵在劝说苏武时说:“苏武啊,你白白地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自找苦吃,你的忠诚大义谁能看的见呢?你长兄苏嘉仅仅因为扶车下殿阶时不小心撞断了车辕,竟被指控犯了对皇帝大不敬之罪,而仗剑自刎。你弟弟孺卿因为未能缉捕到逃亡的宦骑而被迫服毒自杀。你母亲因为无法承受接踵而来的丧子之痛而与世长辞。你妻子因无法承受生活的苦难而被迫改嫁。你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今也下落不明,生死未知。

由李陵的话我们可以看出苏武付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牺牲掉的是整个家族。如此这般地去维护、捍卫一个刻薄寡恩高高在上的汉天子,这是不是愚忠呢?今天我们将苏武塑造成一个公而无私的英雄形象,其实当初苏武还是有着他的动机的。那就是“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教育要忠贞不二,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要肯为集体牺牲自己。我们惟独没有说为谁而忠。我们惟独没有重视人之为人的那种个体的尊严。毕竟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站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苏武,我感到一种痛。

    苏武拄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他常常抚摸着它,就像是见到汉王一样。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节上的毛早就已经脱落了,完成出使匈奴任务的使命感和忠于汉朝的气节,始终在支持着他一定要活着回去。

    苏武就凭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吃着野鼠、啃着野草,艰难地活下去,希望还有那么一天,能重见曙光,返回大汉的国土。

    六年过去了,有一次,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去打猎,惊奇地发现苏武居然还活着。在这种严酷恶劣的环境中,人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于靬王被他深深地感动了,他默默地送来了一些食物和牲畜,希望能改善他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三年之后于靬王过世,而苏武赖以生存的这些财物却全部被偷走了。又回复到从前那种艰苦不堪的日子。

    艰辛的日子又过了五年,单于派李陵来劝苏武投降。李陵是汉朝李广将军的孙子,也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他在投降匈奴之后,一直都不敢去拜见苏武,苏武高尚的人格,始终令他感到自责和羞耻。而这次受命于单于,他只好硬着头皮去。

    李陵恳切地劝他说:在这种没有人烟的不毛之地,哪里有信义可言?有谁见得到你的信和义,忠与贞呢?回到汉朝的希望太遥远、太渺茫了,人生那么短暂,就像朝露一样,你究竟是何苦呢?

    苏武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做臣子的忠于他的君王,就如同做儿子的孝顺他的父母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儿子为了报答父母,就算是死了都在所不惜,更不要说这样的一点折磨了。我和父亲受封于朝廷,国家曾经给予我们非常优厚的恩宠,朝廷的深恩大德是我报答不尽的。今天就算是为国家牺牲,赴汤蹈火、我都心甘情愿,请你不要再劝我了。

    李陵听了之后百感交集,一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他赞美苏武是一位真正的义士,并对自己的苟且偷生悔恨不已。回去之后,他送来了几十头牛羊,希望能改善苏武的生活。

    不久之后,汉武帝驾崩了,当李陵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时候,苏武沧桑的脸上乍现出深切的痛苦。他面向南方,扑倒跪地,放声痛哭,鲜血顺着嘴角流在了地上。从那以后,他终日悲恸的哭泣,谁都劝他不了。

    数年之后,汉朝跟匈奴开始和亲了,苏武终于能够回到故乡,李陵流着泪,目送他消失在万里黄沙中。十九年前由一百多人组成的声势浩大的使团,现在只剩凄冷的九个人,怀着无尽的伤感,踏上返乡的道路。

    他回到京师,奉上太牢,泪流满面地拜谒了汉武帝的陵墓。朝廷有感于他的志节,给了他非常优厚的待遇,后来宣帝封他为「关内侯」。苏武把财产全部分送给亲朋、故旧,自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的妻子已经改嫁,儿子因被连坐而死,而他自己也已经白发苍苍了。

    苏武得到了天下人对他的敬仰,不但是在汉朝,在匈奴这样的国家,也赢得了匈奴人的尊敬。

    馨河先生说,苏武的忠义精神真的是空前绝后、光耀千古。想想看,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是一无所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这岂不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节义感动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当中的呵护吗?或者说,这种绵延不绝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气。

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正是苏武最最真实的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